现在只要一提起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华为和问界这两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热度特别高。
尤其是问界新M7,那车卖得叫一个火,听说工厂里为了赶订单,工人们都得连轴转;还有更高端的问界M9,直接就把国产车的价格和档次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想买都得排长队。
可就在这一片叫好声里,问界家族里头,其实还有一位“老大哥”,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弟弟大红大紫,自己却总感觉有点跟不上节奏,销量一直是不上不下的,这就让人有点纳撮了。
这款车,就是问界M5。
按理说,这可是问界品牌打江山的第一款车,也是华为投入心血最早、最深的一款产品,怎么就成了家里那个有点“受冷落”的角色了呢?
最近,厂家估计也是急了,下了一剂猛药,给这款车来了一次大升级,不仅配置往上加,价格还往下砍了两万块钱,底盘用料更是直接向那些四五十万的豪华车看齐。
可奇怪的是,这么一通操作下来,销量还是没看到多大起色,每个月也就卖个两千多台。
这个数字,放在问界这个当红品牌身上,确实显得有点少了。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这款浑身都是好东西,但市场反响却平平的问界M5,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咱们得明白,问界M5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相当风光的。
它是华为和赛力斯真正意义上深度合作的第一款车,一上市就凭着那个鸿蒙智能座舱系统,在整个汽车圈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那时候大家第一次发现,原来车里的中控大屏可以做得跟华为手机一样流畅,反应快,操作方便,还能和手机、手表、平板无缝连接。
这种体验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让问界M5一下子就成了科技圈和汽车圈里的“网红”,吸引了很多喜欢尝鲜、追求新技术的年轻人。
但是,市场是会变的,当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以后,大多数买车过日子的老百姓,考虑得更多的还是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车子空间够不够大,一家人坐着舒不舒服,后备箱能不能装东西。
就在这个时候,问界的第二个孩子,问界新M7横空出世了。
这个新M7可真是个“市场高手”,它太懂中国家庭需要什么了。
超大的空间,坐进去感觉跟个移动客厅似的,座椅又软又舒服,再加上华为那套越来越成熟的智能驾驶系统,最关键的是,价格还定得特别有竞争力。
这么一来,新M7一下子就成了爆款,订单满天飞。
这就好比一家饭馆,原来靠一道做得特别精致、讲究格调的招牌菜(问界M5)吸引顾客,后来突然推出了一道量大管饱、味道正宗、价格还实惠的“红烧肉”(问界新M7),结果可想而知,绝大多数人进店都会首选那道“红烧肉”。
这么一来,原来那道精致的招牌菜,地位就变得有点尴尬了。
面对这种情况,问界M5在今年三月份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款,这次改款可以说是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诚意。
在价格上,起步价直接降到了22.98万元,比老款便宜了整整两万块钱,这在现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汽车市场里,绝对算得上是大手笔了。
当然,光降价还不够,它在看不见的地方也下了血本。
咱们重点说说它的底盘悬架,这绝对是问界M5身上最值钱,也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地方。
它用的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
可能很多朋友对这些名词没什么概念,我给大家打个比方,这就像咱们盖房子,一般的车用的是标准强度的钢筋水泥,结实耐用,足够了。
而问界M5用的这套悬架,就相当于用了更高标号的钢筋,结构也更复杂,专门为了让房子更稳固、抗震能力更强。
这种双叉臂悬架,一般都是那些主打操控的豪华运动型SUV,比如保时捷Macan、宝马X3才会用的,成本要高不少。
更让人吃惊的是,它悬架上的很多零件,比如控制臂、转向节这些关键部位,用的居然是全铝合金材质。
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在别人用铁疙瘩的地方,它用的是更轻、强度还更高的铝合金。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减轻了车轮部分的重量,车子开起来会感觉更灵活,过弯、变道的时候车身姿态更稳,反应也更快,有点“指哪打哪”的意思。
可以说,在驾驶感受这个层面上,问界M5是拿出了要和传统豪华品牌一较高下的决心的。
再看看它的智能化配置,这可是华为的看家本领。
新款M5把以前只有高配车型才有的激光雷达,变成了全系标配。
车顶上那个小小的凸起,就是它的“火眼金睛”,能看得特别远,最远能探测到250米外的障碍物,而且不受光线影响,晚上和白天一样好用。
配合上华为那套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它在高速上自动巡航、跟车、变道都变得非常轻松和安全。
车里面的鸿蒙座舱就更不用说了,那个15.6英寸的大屏幕,用起来的流畅度依然是行业里的天花板,各种软件应用也特别丰富。
动力方面,它有纯电和增程两种版本,增程版用的是一台1.5T的四缸发动机来发电,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综合续航能跑到1440公里,基本上开这车就没什么里程焦虑了。
说了这么多优点,你可能就更想不通了:硬件这么扎实,技术这么先进,价格还这么有诚意,怎么就卖不好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它的“定位”上。
问界M5从一开始的设计思路,就和后来大获成功的M7、M9完全不同,它走的是一条更偏向运动和年轻化的路线。
你看它的外形,车身线条流畅,姿态比较低趴,像一只准备捕食的猎豹,而不是像M7那样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家庭暖男”形象。
这种设计,确实能吸引到一部分追求个性和驾驶乐趣的消费者,但这个群体,在中国买SUV的庞大用户群里,毕竟只占一小部分。
绝大多数花二十多万买一台家用SUV的家庭,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是后排能不能轻松坐下三个成年人,是孩子的安全座椅好不好装,是后备箱能不能同时放下婴儿车和几个大行李箱。
而问界M5为了追求那个好看的溜背造型,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后排的头部空间和后备箱的装载能力。
这就导致很多家庭用户,一进到问界的店里,左边看看M5,觉得样子挺酷,但后排和后备箱空间也就够用;再一转头看到右边的M7,空间大了一圈,坐着更敞亮,价格也差不太多,那心里这杆秤,很自然地就偏向了M7。
M5的运动风格,成了一把双刃剑,它塑造了鲜明的个性,但也给自己画了一个圈,把很多潜在的家庭用户挡在了圈外。
所以说,问界M5今天的处境,有点像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定位问题。
它本身绝对是一款好车,底盘用料厚道得不像这个价位的车,开起来的质感在同级别里数一数二,智能化的体验更是顶尖水平。
它就像一个偏科的“学霸”,在机械素质和智能科技这两门专业课上都拿了高分,但在如何迎合最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这门“社会课”上,却被后来更懂得变通的“弟弟”M7抢走了所有的风头。
它不是不好,只是它的好,没有完全对上大多数家庭用户的胃口。
不过反过来说,对于那些对空间没有极致要求,但又特别看重驾驶乐趣和智能科技体验的消费者来说,现在降价增配后的问界M5,绝对是一个被市场低估了的、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