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合资车销量出炉,轩逸再夺冠,大众多款上榜

最近这车市啊,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咱们天天听新闻里说,新能源车怎么怎么火,国产车怎么怎么牛,感觉好像满大街跑的都快是电动车了。

可偏偏这2025年8月第二周的合资车销量榜单一出来,很多人估计都得揉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榜单头几名,全是咱们再熟悉不过的老面孔,日产轩逸居然还稳稳当当地坐在第一的宝座上,而大众汽车更是厉害,前十名里头,一下子就占了七个位置,跟包场了似的。

8月合资车销量出炉,轩逸再夺冠,大众多款上榜-有驾

这就让大伙儿纳闷了,这到底是啥情况?

难道咱们说的汽车市场大变革,只是咱们自己感觉热闹,实际上大家买车的时候,还是认这些老牌子?

今天,咱们就当一回“吃瓜群众”,好好扒一扒这份榜单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门道。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个冠军,日产轩逸,一周卖了4990辆。

说实话,轩逸这车,你要是问它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说不上来。

它没有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外观,也没有什么能拿出来吹牛的黑科技。

但它就是卖得好,而且是常年卖得好。

为啥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把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几点给做到了极致。

第一是省油,过日子嘛,谁不想着能省点是点。

第二是空间大,坐着舒服,尤其是后排,家里老人孩子坐着不憋屈。

第三是毛病少,开着省心,不用三天两头往修理厂跑。

这几点合在一起,就成了中国家庭买车的一个“标准答案”。

它就像咱们生活里的一碗白米饭,虽然平淡,但你离不开它,吃着踏实。

所以轩逸能当冠军,不是因为它有多出彩,而是因为它足够“本分”,精准地满足了最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

不过,轩逸这个冠军当得也挺悬的。

紧跟在它屁股后头的,是大众朗逸,一周卖了4619辆,就差了不到四百辆。

这俩车可以说是老对手了,斗了这么多年,还是难分高下。

8月合资车销量出炉,轩逸再夺冠,大众多款上榜-有驾

朗逸能卖得好,靠的主要是“大众”这两个字的金字招牌。

在很多长辈眼里,大众车就意味着皮实、耐用、安全,开出去有面子。

虽然很多人调侃朗逸是“德原朗”,意思是专门为中国市场造的,不是纯正的德国血统,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它的喜爱。

它和轩逸的竞争,其实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购车思路:到底是选日系的经济实惠、舒适安逸,还是选德系的厚重稳健、品牌光环?

这场戏,看来还得继续唱下去。

看完冠亚军,咱们再把视线放宽一点,就会发现大众汽车这次真的是“杀疯了”。

前十名里,除了轩逸和丰田的两台SUV,剩下的朗逸、途观L、帕萨特、速腾、迈腾、途岳、探岳,清一色全是大众的车。

这阵势,简直就是一支集团军在作战,从几万块的家用车到二十多万的B级车、SUV,把各个价位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特别是途观L,一周卖了3627辆,成了合资SUV里的老大,可见“神车”的称号不是白叫的。

但是,咱们也得冷静地想一想,这种霸榜的背后,真的全是风光吗?

我看未必。

现在咱们的国产车,尤其是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牌子,崛起得非常快,产品力越来越强,给合资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众这些燃油车之所以还能保持这么高的销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降价。

现在你去4S店问问,朗逸、速腾这些车,优惠个三四万块钱都算是常规操作。

所以说,大众这张漂亮的成绩单,很大程度上是用利润换来的。

这就像打仗一样,表面上看是守住了阵地,但弹药消耗也很大。

大众现在是在用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为自己发展缓慢的电动车争取时间,这个过程其实挺煎熬的。

说完强势的大众,再来看看日系品牌,那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8月合资车销量出炉,轩逸再夺冠,大众多款上榜-有驾

值得高兴的是,丰田的两款SUV,RAV4荣放和卡罗拉锐放,表现还很不错,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七,算是给日系品牌撑住了场面。

这说明在SUV这个领域,丰田的质量口碑和保值率,在老百姓心里还是很有分量的。

但愁人的地方更多。

就拿丰田卡罗拉来说,当年也是和轩逸、朗逸平起平坐的“马路三大妈”,现在一周只卖了1925辆,排名掉到了十几名开外。

为啥掉队这么严重?

因为它所在的10万到15万价位,现在已经被咱们的国产新能源车给“包围”了。

你想想,同样的钱,你可以买到能上绿牌、不用交购置税、用电成本极低的比亚迪秦PLUS,车里还有大屏幕,各种智能配置。

再回头看看卡罗拉,还是那套老三样,优势一下子就没了。

同样遭遇的还有本田思域,当年可是年轻人的“梦想之车”,加价都得排队买,现在一周就卖了729辆,勉强挤进前五十名,真是让人唏嘘。

还有像天籁、雅阁这些曾经的中级车标杆,销量也大不如前。

这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汽车市场真的是不进则退,光靠吃老本,早晚要被消费者给抛弃的。

当然,榜单里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比如日产和丰田也推出了自己的纯电动车,像日产N7和丰田铂智3X,周销量都达到了一千五六百辆,排进了前三十名。

这说明这些传统的汽车巨头,总算是开始认真对待电动化了,而且市场也给了他们一些积极的反馈。

这算是个好兆头,但我们也不能太乐观。

这一千多辆的成绩,在合资品牌内部看看还行,可要是跟咱们国产新能源车的头部品牌比,那可就差远了。

人家一个星期卖几万辆都是常事。

这说明合资品牌在造电动车这件事上,不仅起步晚,思路也没完全转过来,造出来的车在智能化、用户体验上,还是比不过咱们的国产品牌。

他们想在新能源这条新赛道上追上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总的来看,这份榜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车市的复杂局面。

老将们虽然依旧能打,但已显疲态,不得不靠降价来维持体面;而市场的风向,正在悄悄地、但却坚定地吹向新能源和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