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愿6.58万元起,我跟几个老友一聊,立马冒出俩唏嘘。纯电续航310公里,这成绩似乎挺唬人。对比新款比亚迪秦plus纯电,续航120公里,价格差不多,星愿的数字看起来是稳稳压了对方一头——尤其空间,直观感受大了不少。谁不心动?
但真正掰开揉碎了往下说,这个赢面,其实没那么简单。刚才翻了下笔记,做过个粗略心算。冬天的续航缩水,业内人士估计至少掉了20%,出门靠电车的都知道,这就让310公里变成了250公里以下的小跑。加上星愿官方那句,最高车速有限制,不能上高速。要是家大小长途需求多的,纯电版星愿一开高速,可能就是折腾自己。
说来挺逗,我和修理工刘师傅聊过,这哥们对电动车了解比销售员够多。他说:电车冬天续航缩水,不是啥秘密,真没做好散热和电池热管理,冬天就等着成绩凉凉。刘师傅感慨一句,星愿这电池体系设计看着有点省成本。说白了,买纯电如果不指望长途跑跑,摆放家用短距离上下班,星愿其实够用。
话说回来,我之前还想说星愿这价位真挺实在的,后来跟那句车内空间比秦plus还大自个儿纠结了一下。我专门用卷尺量过,是MG4的空间比秦plus宽敞不少(样本少,经验感受)。所以,要比较空间,星愿或MG4都不比秦plus差——但这边还有一条细枝末节,MG4颜值和配置也挺打动人,6.5万级别的电动车里,它甚至略有优势。
我猝不及防想起朋友小张前段时间说的话,他买了秦plus混动,反正就是不想被续航焦虑绑架。你说纯电车,还有奔着续航焦虑去买的?
没错,这话挺扎心。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新款秦plus插混选项强调没有续航焦虑,这点很走心。对很多市区通勤和短跑的家庭来说,插混或混动车型显然更接地气。毕竟6.58万买不到大电池星愿,想长跑还得加快充电桩建设或剁手长续航版本;或者索性从混动车型里挑个靠谱的。断点就在这里:你嫌麻烦,急着出门,就得往混合动力挪一挪。
可很多人又会反问,看这纯电续航缩水和高速限制低,买纯电星愿不香吗?说白了,经济实用,走个县城好几趟没压力。再说,最近我听销售同事吐槽,比亚迪新能源车型总被消费者喊价格高选配多,起步价没那么能打。星愿用低价格把门槛拉低,很明显是做了讨价还价角色。
我神逻辑一通:你这么说,迪子家的海豚、海鸥、元还卖个毛线啊?显然,纯电车型现在市场就是这样的,不是单纯看续航数字,更多是看场景适配。
然后我自嘲一句,刚接触电动车没多久,之前忽视了温度对续航的影响,心里还老把310公里当标杆。那确实有点大了。再重新算算,冬季实际跑200-250公里是更靠谱的数字。对比秦plus纯电120公里,那差别显现更直白,但别忘了秦plus插混版本的燃油续航体验大大补充了这个短板。
这让我忍不住思考:现在车企里,低价纯电、中价混动、高价大电池纯电三派并存,到底该怎么选?跟用户聊,得知道你到底想解决哪个痛点,是续航焦虑,还是空间实用,还是预算限制。毕竟预算6.5万,星愿和比亚迪秦plus纯电看似相近,你会选择谁?
想说个不确定的猜测:星愿车型的高速限制,是不是从供应链那边的电池安全顾虑出来的?这我倒是没细想过——毕竟没所有320公里续航的电车都这么限制。
话说回来,有个细节值得留意,我刚才翻了相册,星愿车内的中控触摸面积比秦plus大了不少,一眼看去更现代,UI逻辑操作也更顺手——这对科技感控来说,可能还蛮加分的。
可也有人爆料说,比亚迪的服务网点覆盖更广,年初那边电池质保政策也透着诚意,维修体验这块,你们觉得在6万多人民币的纯电车阵营里,谁的后勤更占优势?这点,有时比技术参数更重要。
你怎么看呢?如果真只能选一个,预算同价位,你会先挑续航更长的星愿,还是在比亚迪秦plus插混和纯电之间左右为难?或者突然想起了MG4那个空间和颜值都能拿出手的兄弟?
(这一段先按下不表,等下次聊续航降幅和冬季用车实操再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