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国产车教父”三菱彻底退出中国! 谁杀死了曾经的王者?
2025年7月22日,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工厂的厂牌被悄然摘下,替换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三菱汽车正式终止合资合作,发动机业务彻底关停。 这意味着,这个扎根中国40年的日系品牌,从整车到核心技术的生产版图全面清零。 曾经的“国产车教父”,为何沦落到被1元甩卖工厂、黯然离场?
一、技术教父的黄金时代:养活半个中国车圈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尚在蹒跚学步。 三菱以发动机技术为敲门砖,成为最早入华的日系车企。 1997年,沈阳航天三菱合资公司成立,4G6系列发动机如“武林秘籍”般被自主品牌疯抢,长城、比亚迪、吉利的第一代车型,都靠这颗“三菱心”存活。 巅峰时,国内每10辆自主品牌车中,就有4辆装着三菱发动机,市场份额高达30%。
越野车领域更是三菱的天下。 1996年,北京吉普国产化帕杰罗Sport,V33车型凭借硬核性能垄断公务车市场,甚至成为武警部队标配。 2012年,广汽三菱成立,欧蓝德国产化后一炮而红。 2018年销量飙至14.4万辆,长沙工厂豪掷50亿扩建,4000多名员工日夜赶工。
二、断崖式崩塌:从年销14万到产能闲置96%
转折点在2019年悄然降临。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内斗白热化,中国市场决策陷入瘫痪。 与此同时,三菱的产品更新戛然而止:主力车型欧蓝德自2016年后再无换代,内饰停留在90年代风格,中控按键老旧廉价,年轻消费者直言“像开古董车”。
销量崩塌快得令人窒息:2019年13.3万辆,2020年暴跌至7.5万辆,2022年仅剩3.36万辆。 长沙工厂产能利用率跌到16%,生产线空旷如“鬼城”。 2023年3月,工厂彻底停产;10月,广汽埃安以1元象征价接盘,4000名员工四散离去。
三、致命败因:电动化时代还在卖“换标车”
当比亚迪刀片电池横扫市场、华为智驾装进20万级车型时,三菱的电动化却像个笑话。 2022年,它仓促推出首款纯电车阿图柯,实则是广汽埃安V的换标车,续航520公里、定价近20万,比原型车贵出4万元。 结果月销量长期两位数,被网友嘲讽“智商税”。
更荒诞的是,三菱竟连续6年未推出全新车型! 发动机技术仍死守90年代的燃油路线,2024年仅新能源积分购买成本就超2亿元。 内部人士透露:“中国新能源迭代速度如闪电,我们连尾灯都看不见。 ”
四、被1元甩卖的工厂与车主的集体回忆
长沙工厂易主广汽埃安后,变身新能源生产基地;沈阳发动机合资公司更名为“国擎动力”,三菱股东全数退出,接盘者是一家北京科技企业。 在郑州街头,老车主张先生抚摸着他的欧蓝德感叹:“这车陪我去过西藏,爬雪山下泥地从没掉链子。 以后路上再见它,怕是要成古董了。 ”
而曾开东南三菱翼神的李女士更唏嘘:“当年红绿灯起步秒杀大众,改装圈神车啊! 现在4S店都拆光了,保养得去汽配城找老师傅。 ”
五、退场潮加速:四年七家外资车企败走
三菱不是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 2023年至今,Jeep、讴歌相继停产,现代关闭两家工厂,斯柯达考虑全面撤离。 曾经占据中国车市25%份额的日系阵营,如今只剩丰田、本田靠混动技术苦守15%的防线。
讽刺的是,三菱发动机的遗产仍在延续:华为鸿蒙智行旗舰车型尊界S800的增程器,正出自东安动力,那家曾帮三菱代工发动机的老伙伴。 只是如今,它的技术路线已彻底抹去三菱印记。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