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不客气”,是时候升级了!
“我们要做,就要做到极致!”
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从尹同跃口中第三次说出,已不再是简单的豪言壮语,而是奇瑞汽车迈向“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的战略宣言。
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这场在安徽芜湖拉开帷幕的盛会,与其说是一次技术成果的展示,不如说是奇瑞面向全球竞争的一次“集结号”。
当新能源、智能化、AI这些未来关键词被深深嵌入“全球化创新体系”的版图,你我都能感受到,那个曾经的“老实人”,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奇瑞,真的要“不客气”了!
挑战与野心:中国品牌出海的“破局之战”
“出海”二字,如今在中国汽车行业已不再陌生。
然而,正如尹同跃所言,这趟旅程并非坦途。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品牌销量节节攀升的喜人景象,但背后,那些关于安全质量的隐忧,关于本地化配套的不足,就像一根根刺,扎在中国品牌声誉的肌体上。
难道我们只能在规模和速度上卷吗?
难道我们就不能以用户真正能承受的价格,提供真正值得信赖的品质,实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重塑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全新形象吗?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吗?
我们难道不渴望看到,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舞台上,能够赢得对手的尊重,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这其中的关键,究竟在哪里?
笔者认为,答案早已呼之欲出:一个真正强大、真正面向未来的“全球化创新体系”。
“不客气”的底气:从“1+7+N”到“五大核心技术”
“每年先‘吹个牛’,然后全力以赴去实现”,这是奇瑞的一贯传统,也是尹同跃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今年,“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这句宣言,绝非空穴来风。
据尹同跃本人透露,奇瑞已初步勾勒出一幅面向未来的全球创新生态图景,其中,技术、文化、管理三大创新体系构成了支撑。
而技术创新,无疑是这幅图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象一下,一个遍布全球的“1+7+N”研发网络,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更别提,奇瑞还巧妙地将外部的产学研协同机制,与内部庞大的“瑶光实验室”相结合,形成了内外联动、协同作战的创新模式。
这难道不是在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夯实最坚实的地基吗?
有了这套“组合拳”,在大会上,奇瑞更是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灵犀智舱、猎鹰智驾、银河生态”这五大核心技术领域,变成了现实。
飞鱼底盘EMB,让车辆的动态表现如鱼得水;方舟两栖系统,为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鲲鹏天擎发动机,高达48%的热效率,简直是内燃机领域的“黑科技”;伯牙之音,则将车载音响体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猎鹰智驾大模型,更是预示着未来自动驾驶的无限潜力。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那台“鲲鹏天擎”发动机。
市场上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徘徊在38%到45%之间,每一次微小的提升都伴随着巨大的技术难题。
而奇瑞,却能在此基础上实现显著突破,这背后付出的努力,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
再看“犀牛电池”,高达310wh/kg的能量密度,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跳跃,更是对续航焦虑的一次“宣战”。
我们难道不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充电桩会变得像加油站一样随处可见,而续航里程的焦虑,将成为历史的尘埃吗?
“不客气”的成效: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重奏”
回溯过往,尹同跃的“新能源不客气”和“智能化不客气”的宣言,如今看来,已成为奇瑞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还记得2023年10月,尹同跃在科技日上坦言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吗?
那时,奇瑞新能源销量占比不足一成,数据是冰冷的。
可谁能想到,短短一年不到,奇瑞的风云、山海、星纪元、iCAR以及智界等新能源序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迅速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至91590辆,同比增长55.4%!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更是达到58.75万辆,同比增长77.1%!
这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难道不是对“不客气”最好的诠释吗?
同样的“不客气”效应,也体现在智能化领域。
2024年,尹同跃将智能化和AI视为奇瑞未来20年、40年的战略方向。
今年3月,“猎鹰智驾”方案横空出世,最高端的猎鹰900,搭载了VLA+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驾系统,年内将有30款新车配备。
随后的5月,奇瑞更是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这无疑是在为加速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和量产,按下“加速键”。
销量与出口:双轮驱动下的全球化新篇章
得益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双重赋能,“不客气”的成果,在销量数据上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
今年9月,奇瑞集团总销量飙升至28万辆,同比增长14.7%,这一数字,甚至超越了吉利、长安等一众头部车企,在当月主流车企集团销量排名中再进一步。
而今年前九个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更是突破了2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14.5%,这增长速度,简直是“稳得一批”!
更令人瞩目的是,曾经的“销量占比10%”的新能源车型,如今已接近总销量的三成。
而奇瑞的另一张王牌——出口,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9月单月出口量达到13.76万辆,同比增长26.2%,再次刷新纪录!
1-9月累计出口量更是达到93.64万辆,同比增长12.9%!
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中国品牌,已然具备了在全球市场硬碰硬的实力?
未来已来:26个海外研发中心的“战略棋局”
尹同跃的发言,清晰地勾勒出奇瑞未来的战略重心——“全球化”。
海外市场,将是奇瑞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他甚至预言,未来奇瑞在海外的营收贡献和员工数量,都将远超国内。
这意味着,奇瑞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将更多地由全球市场的表现来驱动。
为了支撑这一宏伟蓝图,奇瑞国际业务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张升山更是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未来几年,奇瑞计划在全球陆续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
这绝非简单的市场布局,而是要将研发触角深入到每一个关键市场,真正实现“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开发。
这难道不是在向世界宣告,奇瑞不再是那个只懂“制造”的中国品牌,而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懂得“创新”、懂得“用户”的全球化科技企业吗?
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每一次进步而感到骄傲吗?
奇瑞的这第三个“不客气”,不仅是对自身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自信展现,更是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一次深刻影响。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品牌,如何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如何在创新中实现突破,最终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属于自己的尊重与地位。
这,就是奇瑞正在书写的,一部属于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史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