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又来一桩。
说真的,现在看车圈发布会,比看春晚小品还乐呵。小品好歹知道自己是演的,图个乐就完事儿了。车圈这帮大佬,是真把自己当布道者了,站在聚光灯下,PPT做得跟科幻大片似的,唾沫横飞,指点江山,许下的诺言一个比一个动听。
你猜怎么着?听的人还真信。
这次的主角,叫岚图,东风家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几个月前,人家开了个盛大的“用户之夜”,那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位西装革履的领导,叫邵明峰,岚图的CBO,站在台上,手一挥,掷地有声地宣布:我们全新的岚图FREE+,将全球首批搭载华为乾崑ADS 4.0!
底下掌声雷动。
华为啊!那可是如今车圈的流量密码,硬通货。这俩字一亮出来,就跟饭馆门口挂着“米其林三星主厨亲理”一样,甭管菜啥味儿,身价立马不一样了。
光有华为还不够刺激。邵总紧接着补了一刀,堪称绝杀:“三个月内,OTA升级!”
好家伙,连具体时间都给你画出来了。2025年7月12号的发布会,往后推三个月,也就是10月13号之前,所有买了顶配四驱版的车主,就能用上这套传说中的“遥遥领先”。
这饼画的,又大又圆,还带着华为的香气。
于是乎,一群消费者,就这么热泪盈眶地,把真金白银掏了出来。多花三万块,就为了那个叫“乾崑”的未来。他们心里想的,估计是以后在城市里也能解放双手,在朋友面前也能吹吹牛逼:“看见没?我这车,华为加持的。”
这感觉,就像你花大价钱预购了一款限量版游戏机,商家跟你说国庆节保证到货,让你能在家躺着爽玩七天。你天天掰着手指头算日子,连手柄的保护套都提前买好了。
结果呢?
三个月过去了。
说好的“乾崑”智驾,连个影儿都没有。车机里躺着的,还是那个老掉牙的3.3.2版本。
更逗的是,一部分买了后驱版的车主,居然还真就收到了升级推送。这一下,那帮多花了三万块买了四驱顶配的“铁粉”,彻底炸了。
这事儿就像往滚油里浇了一瓢凉水——炸了锅了!
车主群里,从一开始的满怀期待,变成了焦急的询问,再到愤怒的质疑,最后,只剩下了一地鸡毛的自嘲和无奈。
“我是不是买了个假的四驱版?”
“早知道买后驱了,钱少,升级还快。”
“我们是尊贵的付费测试员吗?”
你看,这世上最伤人的,从来不是失望本身,而是“区别对待”。
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点了份最贵的佛跳墙,结果隔壁桌点阳春面的都吃上了,你的菜还没影。你去问服务员,服务员眼皮都不抬,说:“后厨忙着呢,等着吧。” 你再追问,人家直接给你撂下一句:“在走了,在走了。”
岚图官方现在的态度,就是这个“在走了”。
车主们打电话给400客服,得到的回复永远是标准话术:“先生您好,关于您反馈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由于备案流程尚未完成,我们正在加紧推进……请您耐心等待。”
备案。
又是“备案”。
这俩字儿,简直是当代企业甩锅界的万金油。产品出了问题?“在备案。” 承诺无法兑现?“备案流程中。” 你问他备的什么案,跟谁备,哪个环节卡住了,预计什么时候能搞定?对不起,一问三不知。
它就像一个黑箱,一个无法被证伪的理由。反正我说了是备案的问题,你又没法去查,这事儿就这么给你搪塞过去了。
有意思的是什么?
当初在发布会上,那位邵总激情澎-湃地喊出“三个月内升级”的时候,他知不知道这个“备案”流程?我估摸着,他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压根没把这当回事儿。
这就牵扯出一个特别有中国特色的职场现象:PPT驱动一切。
一个项目,在立项的时候,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兄弟们,会把PPT做得天花乱坠,功能吹得神乎其神,时间节点拍得比谁都死。为什么?因为PPT是给老板看的,是用来要资源的,是用来在发布会上当“军令状”的。
至于研发和法务那帮兄弟能不能实现,那是以后的事儿。先把牛吹出去,把车卖出去,把业绩拿到手,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你就看到了这种奇景:台上的人在慷慨陈词,台下的工程师们心里直打鼓。销售在跟客户拍胸脯保证,产品经理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这套玩法,在互联网行业早就屡见不鲜了。一个App,先上线一个半成品,美其名曰“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实际上就是把用户当免费测试员。反正线上升级快,今天出bug,明天发个补丁就行了。
可问题是,汽车不是手机App。
它是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是你身家性命所系之物。它的每一次升级,尤其是涉及到驾驶辅助系统的升级,都必须慎之又慎。那个所谓的“备案”,往小了说是流程,往大了说,是对公共安全的责任。
如果岚图真的因为备案流程严谨而延期,那他们应该做的,不是藏着掖着,而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坦坦荡荡地跟所有车主沟通。
“各位尊贵的车主朋友们,非常抱-歉地通知大家,由于我们希望给大家带来最安全、最稳定的ADS 4.0体验,相关的测试和报备工作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原定于三个月内完成的升级,将会有所延迟。我们深知这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这是我们的失误。为了表达歉意,我们决定……”
你看看,说几句人话,很难吗?
承认错误,说明原因,给出补偿方案。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最基本的公关操作。
但岚图没有。
他们选择了最蠢的一种方式:沉默,以及用“备案”这种空洞的词汇来敷衍。
这种傲慢,比承诺跳票本身更可怕。因为它传递出一个信息:我不在乎你的感受。你只是一个买了我产品的消费者,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值得被尊重和沟通的“用户”。
说白了,当初在“用户之夜”上喊的那些“用户是我们的朋友”之类的口号,现在听起来,就像个笑话。
朋友之间会这么办事儿吗?你跟朋友约好了周五晚上吃饭,结果你临时有事去不了,你是直接玩消失,等他打电话过来质问你,你才懒洋洋地说一句“哦,我有点事儿”,还是会提前打个电话,客客气气地解释一下,并且主动说“这顿我欠你的,下周我请”?
道理是一样的。
如今的汽车,越来越像个电子产品。硬件的差异化越来越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软件和服务。而软件和服务的核心,又是什么?
是信任。
我之所以买你的车,不仅仅是买了一堆钢铁、电池和屏幕,我更是买了一份对你这个品牌的长期信任。我相信你会在未来几年里,不断通过OTA给我带来新的功能和体验;我相信当我的车出了问题,你能给我一个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我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算数的。
这次岚图“跳票门”,毁掉的,恰恰就是这份最宝贵的信任。
那几百个还在苦等升级的车主,他们今天失去的,可能只是一个智驾功能。但岚图这个品牌,在他们心里,已经永远地打上了一个“不靠谱”的标签。
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以后岚图再开发布会,再请哪个老总上台画饼,你猜他们还会信吗?他们不仅自己不信,还会跟身边的每一个人说:“别买那车,吹牛逼第一名,说话不算话。”
你看,一个品牌的口碑,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崩掉的。不是因为什么惊天动地的质量缺陷,也不是因为什么恶性事故,就因为这么一件看似“不大”的承诺失信。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说到这儿,我倒觉得,这事儿对整个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至少给所有还在疯狂堆砌概念、透支未来的车企们提了个醒:
牛皮,总有吹破的一天。
消费者,也不是永远的傻子。
你今天站在台上有多风光,明天承诺落空的时候,就有多狼狈。与其把心思都花在怎么做出一份漂亮的PPT上,不如老老实实地,回到造车本身,回到对用户的真诚和尊重上来。
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听故事的。故事讲得再好,车趴窝了,或者说好的功能没有了,那都是白搭。
这事儿你怎么看?是岚图太大意,还是现在的车企都这德行?
评论区聊聊呗,我听着。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