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易主 巨头押注 中国智驾突围
全球车企正在排队给一家中国公司“送钱”。
丰田、别克、日产、本田、奔驰、奥迪。
这些曾经的技术巨头。
如今集体押注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
为什么?
全栈自研已死。
数据霸权当立。
01
曾经。
每家车企都高喊“灵魂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五年过去。
却发现路越走越窄。
自研团队动辄千人规模。
代码版本层层堆叠。
高精地图采购。
激光雷达定制。
芯片流片费用。
现金流被锁死在漫长的验证周期里。
每一次OTA升级。
都被芯片产能、法规审批和实测里程三重闸门拖慢节奏。
用户却几乎感知不到体验提升。
某合资品牌工程师透露:
一套自研城区NOA系统,两年烧掉15亿
但功能上线时竞品已迭代三代。
02
压垮自研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端到端大模型的突然崛起。
游戏规则瞬间被改写。
数据、算力与算法三位一体。
必须一次性砸下数十亿公里有效里程和上亿段高质量场景数据。
才能启动模型自我进化。
没有百万级年销量的车企。
根本玩不起这场“数据赌局”。
日产技术高管直言:
“自研端到端等于把三年现金流砸进黑盒,我们输不起”。
03
Momenta的杀手锏是“数据飞轮”。
通过量产车(L2)与Robotaxi(L4)的双线协同。
构建了全球最大动态数据池。
30亿公里真实路况
覆盖中国所有地级市。
其中包含480万次“鬼探头”。
620万次加塞博弈等极端场景。
闭环自动化工具链将长尾场景处理效率提升3倍。
对施工锥桶的识别误报率降至0.2%
行业平均为1.8%。
04
合作不是简单的技术采购。
而是深度共创。
上汽通用将别克的安全哲学注入Momenta模型:
整车制动、转向双冗余设计。
传感器故障时仍能维持基础智驾。
把Super Cruise累积的1100万公里0事故数据回灌训练。
强化危险场景应对。
日产工程师与Momenta团队仅一墙之隔办公。
针对家庭用户最敏感的晕车问题。
将拥堵跟车的减速度波动优化至竞品的63%。
最终经过12轮底盘调校才定型。
05
市场用脚投票。
证明选择的正确性。
东风日产N7上市35天订单破1.7万台
60%用户选择顶配智驾版。
用户愿意多花2万元为“一键泊车”买单。
该系统能自动停进仅比车身宽40cm的极窄车位。
广汽丰田铂智3X搭载Momenta 5.0系统。
从方案适配到量产仅11个月
比行业平均缩短7个月。
上市后订单迅速突破1.1万台。
06
行业分化成三大生存路线。
垂直整合派:
特斯拉、蔚来、小鹏押注芯片自研。
用硬件-算法联合迭代拉升体验上限。
年销百万是现金流底线。
共创定义派:
丰田、别克、日产等借Momenta、华为的算法。
结合自身架构定义权。
在V字流程中深度耦合。
例如丰田用规模化订单压低激光雷达采购价30%。
把智驾成本控在万元内。
成本优先派:
10万级走量车型采购3000元级高速NOA方案。
两颗8M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满足基础需求。
07
中国方案正在反向输出全球。
奔驰全新纯电CLA采用Momenta无激光雷达方案。
通过纯视觉+单Orin-X芯片实现欧盟L3认证。
智己L6和LS6的欧洲版本搭载Momenta飞轮大模型。
已登陆英国市场。
激进的是Robotaxi出海。
Momenta车辆2026年将接入Uber平台。
在巴黎、柏林提供载客服务。
08
这不是战术撤退。
而是战略突围。
当特斯拉还在苦熬芯片自研时。
Momenta的“数据飞轮”已吞噬30亿公里真实路况。
将车企的适配周期从18个月砍到11个月。
成本压至竞品的1/3。
传统车企的护城河已从“技术独占”变为“规模议价”。
放弃自研不是认输。
而是抢到了下一张生存门票。
未来属于
既能保持核心定义权
又懂得借力飞轮的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