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加价几十万还要排队等的路虎揽胜,如今却卖不动了。 刚刚公布的8月进口车销量数据显示,揽胜只卖出1183辆,环比暴跌46.93%,直接从7月的2229辆摔出销量前五。
另一边,雷克萨斯ES却稳稳卖出10234辆,守住了销冠宝座;奔驰GLE更是大涨25%,冲到2370辆。
一边是日系德系豪华车稳扎稳打,一边是英系豪华车近乎腰斩,进口车市场的冰火两重天,从来没见过这么刺激的场面。
销量榜冠军雷克萨斯ES:月销过万,稳如泰山
雷克萨斯ES在8月卖出了10234辆,环比微增0.83%,以绝对优势稳居进口车销量榜首。 这不是它突然爆发,是长期积累的表现。
从1-8月的累计销量看,ES已经卖出了79078辆,比第二名雷克萨斯RX和第三名奔驰GLE加起来还多。 RX和GLE累计销量都刚过2万辆,和ES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ES能卖这么好,说到底还是抓住了那群“低调务实”的豪华车用户。 它没有BBA那么强的商务标签,舒适性、可靠性和混动经济性都切中了家庭用户的需求。
黑马奔驰GLE:大涨25%,德系反攻的号角
奔驰GLE8月卖出了2370辆,环比大涨25%,成为当月涨幅最猛的车型之一。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进口车市场整体销量大跌32%,GLE能逆势增长,并不简单。
它并不是孤例。 宝马4系8月也涨了4.28%,1-8月累计销量甚至超过了保时捷Cayenne。 德系品牌似乎正在通过主力车型重新找回市场节奏。
有分析认为,GLE的增长可能和终端优惠加大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新款车型的产品力提升。 不管怎样,在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还能实现25%的增长,说明德系的品牌号召力依然在线。
暴跌的路虎揽胜:一个月少卖1000多台,英系豪华遭遇寒冬
路虎揽胜8月只卖出1183辆,比7月少了整整1046辆,环比暴跌46.93%。 这样的跌幅,在百万级豪车市场极其罕见。
揽胜不是唯一下滑的英系车型。 捷豹、路虎卫士等品牌也面临压力,MINI和沃尔沃累计销量甚至不足万辆。 曾经靠“奢华越野”和“皇室座驾”光环吃遍中国的路虎,如今光环正在褪色。
有业内人士分析,揽胜的暴跌可能和消费税政策调整有关。 从今年7月20日起,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下调至90万元,这意味着更多车型将被征税,终端价格进一步上涨。
更深层的原因,是消费者心态变了。 “有钱人不再觉得开路虎有面子了,现在他们更想要的是智能、是新潮、是差异化。 ”
进口车市场大环境:整体下滑32%,超豪车却还在涨
2025年1-7月,中国汽车进口量只有27.4万辆,同比下降31.8%。 这个数字只有2014年143万辆巅峰时期的零头,十年时间,进口车市场规模萎缩了八成。
奇怪的是,超豪华品牌反没受太大影响。 宾利上半年卖了1072辆,玛莎拉蒂卖了513辆,还同比增长34%。
迈凯伦更是暴涨200%,虽然基数小,势头很猛。
这说明,真正的顶层消费者并没有离开进口车,他们只是变得更挑剔。 要么买有机械情怀、有工艺质感的燃油性能车,要么就转向国产新能源豪车。
为什么进口车不香了? 国产车抢市场,消费逻辑变了
进口车卖不动,第一个原因就是:国产车太强了。 理想、蔚来、问界、仰望U8……这些30万~50万元的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舒适性和服务体验上完全超越了同价位进口燃油车。
第二个原因是:豪华品牌自己也国产化了。 宝马X5、奔驰EQ系列、奥迪Q5L早就国产,价格更低、配置更高,进口版本反显得“性价比不足”。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不看车标了。 他们更在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车机流畅度,这些恰恰是传统进口车的软肋。
“机械素质好”曾经是进口车的王牌,现在反成了“老派”的代名词。
谁还在买进口车? 两类人,两种心态
现在还在买进口车的人,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情怀党”。 北京一位车主坦言,他家里已经有一辆国产新能源,还是花了180万买了保时捷718。 “燃油车的底盘调校、转向手感是数据无法量化的,这种机械质感值得为情怀买单。 ”
另一类是“圈层玩家”。 超豪华品牌客户中,83%拥有两辆以上车。 他们买车不是为了代步,是为了身份认同、社交属性和小众体验。
所以你会发现,虽然大众化进口车销量崩盘,小众性能车、手工车、限量款反卖得不错。 不是因为车多了,是因为买家变了。
来源国格局:日本第一,斯洛伐克意外增长
从进口来源国来看,日本依然排第一,1-6月进口82073辆,同比下降17%。 德国排第二,进口49717辆,下降43%。 美国车更惨,只进口28007辆,下降48%。
斯洛伐克,上半年进口30248辆,同比增长10%。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斯洛伐克是大众集团、Stellantis的欧洲生产基地,像奥迪Q7、保时捷卡宴部分车型就从这里出口中国。
这说明,中国消费者不是完全不买进口车了,是更倾向于选择“欧洲制造、相对小众”的车型。 规模化、大众化的进口车,正在被国产替代。
电动进口车惨淡:占比仅2%,特斯拉几乎不进口了
进口电动车在中国几乎没了声音。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进口车占比只有2%,其中纯电动车同比下降80%,插混下降62%。
曾经靠进口模式卖车的特斯拉,现在几乎全部国产化。 宝马iX、i7等车型虽然还有进口,销量完全无法和燃油车相比。
这反映出两个现实:一是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已经全球领先,进口电车毫无优势;二是进口电车价格高昂,充电适配性却不如国产,用户自然用脚投票。
进口车的黄金时代,或许真的结束了。
不是因为没有市场,是因为市场不再盲目。 雷克萨斯ES靠口碑走量,奔驰GLE靠产品反弹,路虎揽胜却因为跟不上变化暴跌。
没有人再为“进口”两个字无脑买单了。
这是中国汽车的进步,也是消费者的觉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