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

比亚迪日本市场布局

比亚迪在日本真的是“赔本赚吆喝”吗?5300辆的销量背后,其实藏着中国车企走向全球的大野心。

当比亚迪在全球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年销量突破300万辆的时候,日本却成了它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两年下来,总共才卖了5300辆车,连日产一款微型电动车“Sakura”一个月的销量都不到。比亚迪在日本开了45家销售网点,但到了6月份,全系车型加起来才卖出512辆,连展厅的运营成本都不一定够。

本来大家以为比亚迪可能会知难而退,没想到它突然放出大招——最高降价100万日元(约5.1万元人民币),主力车型Atto 3的价格直接砍了一半。

在中国市场,价格战是比亚迪的“杀手锏”,2023年靠着这一招把特斯拉逼得也跟着降价,自己也稳坐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的位置。但在日本,这套“组合拳”好像打在了棉花上,效果不大。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比亚迪偏偏要在这个“不赚钱”的市场死磕到底呢?其实答案可能就藏在丰田和本田的老家——这里不是拼销量的地方,而是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试金石”。换句话说,日本市场虽然现在看起来“难搞”,但一旦站稳脚跟,就是对比亚迪全球竞争力的一次重要认证。

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有驾

比亚迪日本市场遇冷

2023年初,比亚迪带着“全球新能源老大”的光环,一口气杀进了日本的乘用车市场,还喊着“要给日本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电动车选择”这种口号。结果两年过去了,现实给了它一个大大的耳光:截至2024年6月,比亚迪在日本总共才卖了5300辆车。

这数字到底有多惨?咱们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比亚迪在欧洲,2023年就卖了12万辆;在泰国,一个月就能卖出1.2万辆。而日本这边,连人家一个微型电动车“Sakura”的销量零头都够不上。

不过,比亚迪倒是没打算认输,还在继续加码。他们现在在日本主要城市已经开了45家销售网点,陆续推出了Atto 3、海豚、元PLUS、海豹这几款车,最近还请来了国民级女演员长泽雅美做代言人。但市场反应依然冷淡得很——今年6月份,全系加起来才卖了512辆,连日产那款小电动车“Sakura”一个月卖的1137辆都比不上。有分析师直接吐槽:“这点销量,可能连展厅租金和员工工资都不够cover。”

被逼到墙角的比亚迪,终于祭出了在中国市场屡试不爽的“看家本领”——价格战。Atto 3原本要卖420万日元(约21.5万元人民币),现在加上比亚迪自己给的100万日元折扣,再加上日本政府的补贴,最低能卖到210万日元(约10.7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买一送一”。但这套在中国很管用的策略,在日本却可能“水土不服”,效果未必好。

价格战冲击日本市场

日本汽车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价格挺稳的。本地车企很少直接降价,消费者也早就习惯了“花多少钱就买多好的车”这个逻辑。结果突然冒出个比亚迪,直接把价格砍了50%,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彭博社的分析师吉田达夫说得挺实在:“日本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怎么这么便宜?是不是质量有问题啊?”更头疼的是,那些之前按原价买车的用户可能会觉得被“坑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有驾

日本汽车市场挑战

比亚迪在日本的处境,其实并不是个例。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日本一直被很多外国品牌视为“坟场”:比如通用汽车2009年就撤出了,现代汽车也是同年离开,就连特斯拉到2023年在日本的销量也才1.1万辆。所以比亚迪现在遇到的,是三座几乎没法翻越的“大山”。

第一座山,就是日本人对本土品牌的深深依赖。你想想,日本人对丰田、本田的信任,跟中国人对“老中医”的信任差不多,那是根深蒂固的。比如说在名古屋街头随便采访一个58岁的大叔小畑幸弘,他说得挺实在:“车确实不错,但日本人就认本土品牌,总觉得国产车质量比中国、韩国的强。”这种信任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丰田的“精益生产”、本田的“技术控”形象,早就成了日本人心中的“国民记忆”,几十年扎根下来,想改变真的很难。

更头疼的是,很多人对“中国制造”还有偏见。虽然比亚迪在电池、电机这些核心技术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有些日本消费者还是觉得“中国车没那么靠谱,耐用性差”。就连比亚迪日本的总裁东福寺厚树都承认:“确实有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有抵触情绪,你硬推也没用。”

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有驾

政策保护下的市场博弈

第二层:明晃晃的政策保护。

日本政府去年4月出台的电动车补贴新政策,简直就像是为比亚迪量身定做的。以前补贴只看车本身性能,现在突然加了“充电桩数量”“售后服务网点”这些条件。结果呢?比亚迪Atto 3的补贴从65万日元直接砍到35万,腰斩了;而日产、丰田的SUV却能拿到85万日元的补贴,特斯拉甚至还能多拿一点。

日本经济产业省说这是为了“建立日式电动车推广模式”,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其实是在给本土车企“开后门”。名古屋汽车研究机构Fourin的分析师周锦程就直言:“日本汽车产业是经济的支柱,政府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外资品牌进来抢地盘。”

第三层:本土巨头开始“觉醒反击”。

以前日本车企对电动车都是“冷眼旁观”,觉得混动才是王道。可看到比亚迪、特斯拉在全球一路高歌猛进,它们终于坐不住了:本田刚推出了首款紧凑型电动车,丰田和铃木也宣布要在年内联合推出一款电动“轻自动车”(类似中国的低速电动车),日产更是把电动车的补贴拉到了最高。这些本土品牌一发力,消费者自然就跟着选它们——毕竟,买丰田、本田,维修保养方便,保值率也更高。

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有驾

比亚迪的全球野心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比亚迪这是图啥啊?

彭博社的分析师吉田达夫一句话就点透了:“比亚迪在日本,根本不是为了卖几台车。”它真正盯上的,是日本市场这块“全球品质认证的金牌”。

你想想,日本消费者有多挑剔?座椅的缝隙不能超过2毫米,方向盘转起来必须顺滑得像丝绸一样,连导航语音的语速都要精确到0.5秒。能在日本站稳脚跟,那就等于向全世界说:“我的质量,经得起最严苛的考验。”

这背后,其实是比亚迪的“全球野心”在作怪。现在的比亚迪,早就不只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中国品牌了。它现在想进欧洲高端市场,想和特斯拉、BBA这些大牌一较高下,就必须先把“廉价”的标签撕掉。而日本市场,就是最好的“品牌镀金池”。

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有驾

比亚迪日本战略

就像当年日本汽车品牌杀进美国市场,靠的不是便宜,而是“可靠”这个标签;韩国车进军欧洲,靠的是“设计好+质量稳”这两手。现在比亚迪在做的,就是用日本这个“难啃的市场”来给自己的品牌镀金——以后去欧洲卖车的时候,只要说一句“我们在日本都过了关”,比打多少广告都管用。

为了这块“金牌”,比亚迪是真拼了,有点“赔本赚吆喝”的意思。政府要求充电桩数量?它直接放出话来,明年年底前要建100个快充站,哪怕投入比收益大得多也认了;消费者不认牌子?那就请来日本当红明星长泽雅美做代言,就算花的钱超预算也值得;价格战把品牌拉低了?那就不玩硬碰硬,改用“0利率贷款”“充电桩返现”这些软性促销来补位。

比亚迪在日本的负责人东福寺厚树说得挺实在:“我们在日本是‘长期主义’,不看一时销量。”

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有驾

比亚迪的逆袭之路

现在的比亚迪,简直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丰田。那时候丰田刚进军美国市场,前十年一共亏了10亿美元,但就是靠着“精益生产”和“产品可靠”,一点点熬过来,最后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厂商。现在比亚迪在跟日本车企死磕,打的其实也是同一场仗——用时间换空间,用耐心换别人的认可。

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有驾

比亚迪的全球战略之路

日本的电动车市场确实起步慢,但也不是没机会。据BNEF预测,2024年日本电动车的渗透率才3.4%,不过未来五年有可能翻三倍。等日本本土车企完成电动化转型,市场也慢慢成熟了,比亚迪现在投进去的钱,说不定将来就能“开花结果”。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打得起“持久战”。2023年它全球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手里现金充足;技术上,刀片电池、DM-i混动、e平台3.0这些都算是“硬核实力”,拿得出手。

在日本市场暂时亏点钱,对比亚迪来说根本不算啥,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这场仗到底能不能赢,不是看现在一个月卖5300辆或者512辆,而是看十年后——当全球消费者提起比亚迪的时候,想到的不再是“中国销量冠军”,而是“和丰田、特斯拉一样靠谱的全球品牌”。

从中国到日本,从亚洲到全球,比亚迪正在走一条很多中国车企想走却不敢走的路。这条路很难,路上全是荆棘,但一旦走通了,那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高光时刻”的开始。

比亚迪5亿撒店!狂销5300辆死磕日本市场-有驾

毕竟,能在丰田、本田的家门口赢得认可,才是中国汽车品牌最实在的“荣耀勋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