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夏销量逊色,空间配置一般,续航略显鸡肋

夜里十一点的小区停车场,夏横在路边,尾灯亮着,像一只饱受质询的大号灯笼。旁边腾势D9静静立着,丰田赛那悄悄驶过,一切安静得只剩隔壁邻居拉着行李箱走过,轮子压出一排稳稳的回响。比亚迪夏的身段不算小,车标和车身都挺起了脖子,但要说气场,仿佛总欠了点什么——尤其是市场。八月份1400多台销量,和D9、赛那动辄六七千的成绩,落差倒是比停车场灯光还要分明。

如果我是一个二十万出头预算的准车主,这个画面就变成一道选择题:SUV够不够装下我的家和柴米油盐?MPV能不能化解节假日的“全家总动员”?而比亚迪夏,理论上能填补这个市场的空白,可官方标价24.98万起步,补贴之后勉强刚够着,一切变得暧昧而尴尬——“这感觉,像用电子秤称面条,精确但不顶饿”。

拉回现实,配置在价格面前成绩单难交。低配的夏,连座椅加热都没有,这在盲盒经济学里叫“开盲盒开到塑料小熊”。诚然,中国结尾灯夜里挺抓眼,整车尺寸放在家用里面也不丢面。但坐进后排,3045毫米的轴距叫人瞬间收起大男人的膝盖,第三排的空间想大展拳脚?那不如把脚拿出来晒干,反正伸不开。

续航更像是一场“愿望与现实的亲密接触”。中低配车型纯电80公里,高配车型145公里。买了个MPV,长途三四百公里还得惦记哪里有快充,说到底,家里有亲戚的地方,还得按导航找充电桩。腾势D9同路对比,千余公里的续航成了“别人家小孩”,比亚迪夏只能在朋友圈发点“短途旅行”照片,长途不敢轻易打卡,怕掉链子。

动力方面,全系只有两驱,0到百公里8秒多,发动机勉强可以算“差不多先生”。能用,但愉快不起来。不是所有人买MPV都吼着要百米冲刺,但真要偶尔激情一下,也得有毫无保留的底气。夏的动力表现,适合在限速80的城市快速路上聊家常,激烈驾驶就别想了,最怕突然在红灯前听见后排小孩悠悠地问:“爸,这车为什么跟公交一样慢?”

比亚迪夏不是全然没优点。外观够新潮,家族前脸和中国结尾灯让人第一眼知道“这车不便宜”。内饰也用料到位,但还是低配拖了后腿。中配起步、再降两万,这才是家庭MPV市场常态。厂家总觉得“性价比”是个口号,其实买车的人看的是“落地价能不能掏出一声松快的叹息”。

另一个麻烦在于,比亚迪自身的内卷。腾势D9守高端阵地,夏和它价格有重叠,消费者自然偏向腾势——谁不想多花两万,买个配置更齐全、品牌更响亮的车?再看看五菱凯捷、传祺M8,便宜的抢低端,赛那卡着合资优越感,夏被围困在“扶不上去,掉不下来”的中间地带。这不是市场机制,是活生生的夹板气。

从工程角度讲,夏的底盘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还算主流,可变悬挂这点算是加分项。若厂家有魄力把中低配全换成36.6千瓦时刀片电池,续航提到145公里以上,做个“冠军版”,马上杀进二十万以内市场。现在这样,20.39千瓦时电池,80公里续航,真的只是练习题。

我写案件时,遇到无头案,总是从头发丝找到线索。市场的无头案,往往只剩一地毛毛雨。比亚迪夏的困境里,从标价到空间,从续航到配置,其实每个环节都可以找到“线索”,但案子的破局,恐怕还得等等厂家工程师和市场分析师夜里捋着头皮琢磨——到底是哪根头发掉得不对。

比亚迪夏销量逊色,空间配置一般,续航略显鸡肋-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逊色,空间配置一般,续航略显鸡肋-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逊色,空间配置一般,续航略显鸡肋-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逊色,空间配置一般,续航略显鸡肋-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逊色,空间配置一般,续航略显鸡肋-有驾

顺带自嘲一下,做刑侦久了,一切都要讲证据链。汽车市场也讲证据,比亚迪手里的证据没整理齐,冲进20万级MPV市场想一剑封喉,结果被腾势D9和赛那一刀一刀地抹了脖子。到底第三排够不够用,这事儿其实用脚试试就知道了——如果第二排大爷坐得舒服,第三排的孩子全程盘腿,相信家庭和谐还能维持到下一个服务区。

写到这,总觉得比亚迪夏像是出警路上的一辆警车,灯亮着,但呼叫陷入忙音。价位不上不下,配置不上不下,空间不上不下,全系两驱和一般动力更是不上不下,“不上不下”这个词用多了,和“中庸”只差个美工字。但真正买车的人,大多没耐心听厂家讲理想,更多的是问一句:“到底值不值?”

既然是开放性结尾,就再抛个问题:二十万级别的MPV市场,到底是堆配置拼空间打续航,还是更需要一些实际使用中的刚性创新?厂家愿不愿意“降下一点身段”,做回实实在在的家用车,而不是硬挤进一个“价格沦陷区”?比亚迪夏还会不会像案件现场的证物一样,等来了真正的“破案时刻”?或许,这正是值得我们继续盯着这个停车场的理由。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