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谁没遭过点儿难,谁没遇过低谷?蔚来这家公司,这几年可以说是把“低谷”这个词,翻来覆去地体验了个遍。但最近看蔚来的8月份交付量突破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再把两个新车型的热销也算上,仿佛一下子天亮了,有点要“鲤鱼跃龙门”的劲头。有人说,蔚来这次是真的要翻身了,甚至李斌直接放话:“四季度冲刺盈利!”但问题是,蔚来真的能顺利盈利、安稳上岸吗?这个事儿,可远不只是几组漂亮数字那么简单。
为什么大家对蔚来赚不赚钱这么关注?背后的原因也很直接:把钱砸了这么多年了,这要是还不见结果,是不是这摊事儿就是个“贝壳造车”的空头承诺?更何况,新能源车市这两年拼得你死我活,像蔚来这样的高投入企业,要是扛不住,还能玩多久?不过不得不说,蔚来这段时间的改革和调整,确实让人重新看到了它的“命”,老李斌也不再满嘴玄学,而是拿出踏踏实实的数据和方案,讲明白了冲刺盈利的逻辑。这种转变,让人想问一句:蔚来究竟变了什么?
先聊聊最近蔚来的表现。其实要是把时间轴拉长点儿看——今年一季度,蔚来如果有点自知之明,估计都不敢恭维自己:销量低迷、亏损拉满,换个公司直接关门大吉了。但人家硬是扛住了,砍部门、挤成本、补短板,狠下心搞一波“组织再造”。其后,二季度销量一举拉到7.2万台,环比什么的还疯长70%,这就又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了。你说蔚来是靠运气吗?李斌自己都说了,这次不是“天救”,而是靠组织的韧劲和能力。
可是韧劲也好,能力也罢,搁在不挣钱的环境里玩久了,钱和信心总有耗光的一天。蔚来这段路走得并不容易,比2019年困境时候还要难——那时候外部靠“救命钱”,现在必须靠内力。这种扛下来的姿态和变化,难得。
再说说大家都盯着的三季度指引。蔚来给出了8.7到9.1万台的交付目标,这数字摆出来,压力自然给到整条生产线,必须要高速再高速,不能掉链子。还好,8月份就干到了3.1万台的历史新高,大家伙儿都惊了:“蔚来这速度,是不是要起飞?”这里头的秘诀,一个是乐道L90,一个是新ES8。这两辆新车,不光是销量爆炸,更关键的是高毛利、高技术含量,是真正靠实力在市场杀出来的。
你说蔚来牛在哪?第一,他们把纯电技术的优势彻底玩明白了,跟传统燃油车那种“改改模板”完全不同,纯电架构的潜力让人眼前一亮。第二,蔚来这十年的技术投入,终于迎来收获期,这要是放电视剧那就是“打怪升级,终于爆出金装”,芯片、三电、轻量化,哪项都敢跟行业头部掰手腕。第三,最痛的短板也补齐了——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义能力终于跟上了,不再是“花钱造梦”,阶段性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看上去三季度的任务基本能完成,这节奏很让人期待。可蔚来的“大考”,其实在四季度。为什么?因为这才是真刀真枪地“要不要盈利、能不能活下来”的关口。不管你前面有多顺,真正在四季度能做到盈利,才是企业“成人礼”。
掰开来讲,“盈利考”其实有两根支柱:销量和毛利率。光有销量不行,毛利太低就是白忙一场;光有高毛利但卖不出去,也只是账面好看。李斌把话说得也挺坦诚,单月要冲5万台,毛利率要做到17%,才能确保团队不干得血汗白流。这里面不只是嘴炮就能“冲刺”的,要产品真实力、生产交付的步步跟上,团队协作也不能掉锅。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蔚来每次要挣钱,面对的是内外夹击。外部竞争不用多说——比亚迪隔三岔五一堆新车砸市场,一线合资品牌下场厮杀,连小鹏、理想也在跟蔚来抬杠;而内部则是要完善供应链、调动产能、保证服务质量,还得不断优化体验。蔚来这时候敢喊“四季度冲刺盈利”,底气里有自信,也有压力,万一又是“危机一推再推”,那和之前那些“今年不亏、明年就赚”的说法没区别,投资人听多了也烦。
问题来了:蔚来会是下一个特斯拉吗?曾经特斯拉也是账上烧钱,口袋空空,然后兑现“用技术和规模挣钱”的承诺,一路膨胀,现在全世界都服他。蔚来如果真能靠新车、高毛利、强组织力打出来,那就是中国品牌真正的榜样,不再是“创新故事会”。但 盈利本身意味着什么?这不是简单的资本市场鼓掌、媒体称赞那么肤浅,更是蔚来成长为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就像人长大了,自己养活自己,也能养别人了。
反过来再问,假如蔚来这次没冲上盈利,大家能接受吗?坦率说,新能源车市场太激烈了,谁都没有给你第二次机会的耐心。投资人早就盼着“不是烧钱换市场,而是真金白银带回利润”,消费者也需要看不到底的新老品牌中选一家靠谱的。如果蔚来还靠“故事+信仰”硬撑,那就真的退化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企业。反之,四季度要是能真把盈利做到,蔚来的所有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也能让外界重塑对它的信心。
再说说李斌,这个人身上有一种“死磕”的劲头。很多企业家遇到谷底就琢磨撤、出口转内销、干脆卖掉,但李斌从来不是躲着的人。不管你怎么评价蔚来,他愿意在电话沟通会上、媒体见面会上细致讲每个节点是怎么过来的,这种坦率不仅仅是在做公关,更是在给全行业信心:不是每个谷底都靠运气,也不是每个优等生都能跨越困难,需要一群人连着技术和组织能力一点一点把问题一个个解决掉。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蔚来能活下去、能走远的底层逻辑。
话说回来,蔚来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我的看法很直白,蔚来的生死线从来不在于“有没有一个好故事”,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用户”。这几年,蔚来车主圈子很铁,服务做得好,社群粘性强,但终归还是要靠一辆一辆卖出去的车、实打实进账的钱才能长命百岁。你说能不能冲过四季度这个坎?我真心希望蔚来能做到。
毕竟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能在全球新能源转型的赛道里跑出来,是我们所有人都乐见的。蔚来这回交出来的成绩单,不仅仅是公司自己的,也关系到整个中国新造车企业的士气。如果蔚来能在四季度实现盈利,那就是从“舆论故事”变成了“市场硬实力”,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车厂的更成熟、更有抗风险能力的一步。
所以,在这个节点,不妨给蔚来多一点耐心,也给这帮死磕的人多一点鼓励。挣钱从来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要完成这个目标,蔚来还要面对更多技术挑战、市场变化和供应链管理。但只要敢拼、不躺平,一步步做下去,中国新能源车的故事,可能就真的能被他们写出来。谁知道呢?人活着就是要折腾和突破底线,企业也是。不管结果如何,这种拼劲和勇气,本身就值得尊重,不是吗?
如果说蔚来最终勉强盈利了,但没能大步走到前头,也别太苛刻。至少他们替我们试过了所有可能,也帮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踏实走了一段路。这,比那些只会画梦不敢落地的公司,要靠谱得多。所以,蔚来下一步会怎样?谁都看得见,谁都可以做观众,但谁有没有胆量跟他们一样在最关键的时候赌一把,就得用实际成绩说话了。
一句话,蔚来现在的考题,除了自己,是给整个中国造车行业出的。能不能拿满分畅快过关?我们都盼着,但答案只有时间才知道。到了年末,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答案,看看李斌嘴里的“有机会”,到底能不能变成“能做到”。这,就是蔚来的意义。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