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高管空降北京现代,这是要搞大事情?

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但挺有说道的事儿。

老牌合资车企北京现代,突然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任命,把原来在一汽奥迪当执行副总经理的李凤刚给请了过来,担任北京现代的新任总经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有点意外。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成绩一直下滑的老同学,突然请来了隔壁重点班的尖子生当自己的学习委员,大家自然会好奇,这是要下定决心,准备逆袭了吗?

一汽奥迪高管空降北京现代,这是要搞大事情?-有驾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考量?

是北京现代真的急了,还是说他们想明白了,要在中国市场换一种活法?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位新上任的李凤刚总经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他是个“80后”,年纪不算大,但在汽车这个行当里,他可是个实打实的老兵了,干了足足22年。

更难得的是,他不是那种半路出家的销售专家,人家是正儿八经清华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的,是搞技术出身的。

这就意味着,他对汽车这个产品本身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知道车是怎么造出来的,技术的核心在哪里。

毕业后,他进入了一汽-大众,从最基础的技术岗位开始干,然后转到了一汽奥迪,这一干就是很多年。

他在奥迪的履历非常丰富,管过战略、管过大区的销售,最后做到了全面负责销售、市场和渠道网络的执行副总经理。

说白了,他是一个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还会管理的“全能选手”,这种人在汽车行业里可是不多见的。

一汽奥迪高管空降北京现代,这是要搞大事情?-有驾

光有漂亮的履历还不够,关键得看他有没有真本事。

就在他被北京现代挖来之前,他在一汽奥迪的战绩就很有说服力。

那段时间,奥迪作为老牌豪华品牌,日子并不好过,受到了新能源车的巨大冲击,品牌影响力和销量都出现了下滑。

李凤刚就是在这种困难时期接手的。

他没有手忙脚乱,而是很清晰地提出了一个叫“油电共进”的策略,意思就是燃油车和电动车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同时,他还搞了一些销售模式的创新,亲自到一线去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就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硬是稳住了局面,帮助一汽奥迪重新夺回了豪华燃油车市场的领先位置。

从这个角度看,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救火队长”,哪里有困难,就能去哪里解决问题。

北京现代把他请过来,显然就是看中了他这种扭转乾坤的能力。

那么,北京现代现在面临的“火情”有多严重呢?

相信关注汽车的朋友们都有所了解。

一汽奥迪高管空降北京现代,这是要搞大事情?-有驾

想当年,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上也是非常风光的。

大概在2016年左右,它一年的销量能超过114万辆,像伊兰特、索纳塔这些车型,满大街都是,是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车。

但是,最近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像比亚迪、吉利、长安等等,发展得太快了,车子做得越来越漂亮,技术越来越先进,价格还实惠,抢走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在更高端的市场,又有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牢牢占据着。

北京现代就被夹在了中间,不上不下,处境非常尴尬。

品牌形象变得有些模糊,销量也一路下滑,从年销百万辆跌到了二十多万辆的水平,可以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这种局面,北京现代当然不想坐以待毙。

他们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知道必须得做出改变。

就在不久前,他们发布了一个叫“智启2030计划”的长期发展规划。

这个计划说了很多,但核心思想其实非常明确,就是要“本土化”。

一汽奥迪高管空降北京现代,这是要搞大事情?-有驾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他们终于想明白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做生意,就必须彻底了解中国消费者,用中国人喜欢的方式来造车和卖车。

这个计划里提到,未来要推出更多的新产品,特别是新能源车;同时,还要和中国本土最优秀的企业合作,比如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智能驾驶领域的大疆、地平线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让产品更接地气,更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但是,再好的计划,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把它执行下去。

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头说的人事任命上。

李凤刚的到来,可以说正好填补了北京现代最需要的一个位置。

你看,他在奥迪成功的经验是“油电共进”,而北京现代的计划是“油电并行”,这思路完全是一致的。

这说明他们选择了一条比较务实的道路,没有像一些品牌那样,盲目地喊着要完全放弃燃油车,结果发现市场还没准备好,自己反而陷入了困境。

北京现代的策略是,既要抓住新能源这个未来的大趋势,也不能放弃现在仍然庞大的燃油车市场,两条腿走路,这样才更稳妥。

李凤刚恰好就是这条路线上成功的实践者,他的经验可以直接复制和应用。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次任命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

一汽奥迪高管空降北京现代,这是要搞大事情?-有驾

在过去,像北京现代这样的合资企业,总经理这个最重要的位置,通常都是由外方,也就是韩国现代集团派他们自己的韩国人来担任的。

这几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而这一次,韩方却做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决定,让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代表他们,全面掌管北京现代在中国的生产、销售、企划等所有核心业务。

这个举动非同寻常。

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韩国现代总部可能已经意识到,单靠他们自己,已经很难完全理解和驾驭如今这个变化飞快、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了。

他们需要一个真正懂中国的“中国大脑”来为这艘大船掌舵。

这不仅仅是对李凤刚个人能力的极大信任,从一个更大的层面来看,也是对我们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人才实力的一种认可。

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汽车人,已经从过去单纯听指令的“学生”和“执行者”,成长为了可以独立思考、主导战略的“专家”和“决策者”。

所以,这次人事变动,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个人跳槽,而是北京现代为了自救而下的一盘大棋。

他们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和决心,请来了一位最懂中国市场的“明白人”,并且给了他充分的权力和信任。

李凤刚带来的,不仅仅是他在奥迪积累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他这二十多年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下来的人脉资源,以及他对消费者心理和市场变化的深刻洞察。

他知道如何跟中国的顶级供应商更有效地沟通合作,也更懂得如何用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做营销,去改变北京现代在人们心中有点“老旧”的印象。

这可以说是一次从根子上的变革,是一次从过去“总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到未来“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根本性转变。

对于陷入困境的北京现代来说,这无疑是他们为了在中国市场重新站稳脚跟,所迈出的最关键、也最勇敢的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