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百万台下线,合同纠纷未完,产品品质遭质疑

夜色下的金华生产基地,灯光如织。第100万台零跑汽车缓缓驶下传送带,朱江明嘴角挂着些许得意,掌声此起彼伏。庆功台与法院文书同时落地的这一天,他脸上的笑意或许并不完全来自“百万台”的荣耀——也可能带点无奈与苦涩,毕竟,同一天,广州法院送来一纸“限高令”:飞机、高铁一等座都只能“再见”。一个造车新势力的里程碑与一个失信被执行人的负面标签,仿佛两道交错的闪电,照亮了业界与消费者的思考盲区。

如果你是现场的员工,会不会在热烈的庆祝中,悄悄掏出手机刷到新闻推送:零跑汽车被限高,朱老板也变成“老赖”了。一边是行业奇迹,343天突破50万到100万产量,一边是“失信名单”,满满的戏谑。开个玩笑,今天喝的庆功香槟,是不是该加一点“喝高不坐高铁”的黑色幽默,有种国产悬疑片的感觉。

事件本身并不复杂。零跑及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与广州首汽纠缠了几年的合同纠纷,标的只有361.81万元,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2024年6月,调解书约定:付清款项、完成73辆汽车过户。公司自称6月25日已经把钱打过去了,但过户拖到了9月还没弄完。法院认为已构成违约,便下达了限制高消费令。简而言之,“钱给了,事没办完”。朱江明和他的零跑被贴上了“失信”的标签,失信的不是钱,是契约精神。

站在旁观者角度,我最关心的不是谁能坐头等舱,而是企业的履约本能。汽车这个行业,最怕“纸做的招牌”,一旦信用塌了,从买车到维修、从合作到融资,路路难行。零跑这事,从法律上是履约不全,但从企业运营看,是信誉失分,实锤落地。你要说这只是一场小合同纠纷,投资人可以装睡,消费者可是要仔细掂量“买车和维权哪个更麻烦”。

销量数据很漂亮。C10上市17个月,就卖了超过16万台,B01上市37天交付破万。2025年前8个月交付32万台,海外市场也卖了3万多台。935.6亿港元市值,稳稳的新势力头部公司。可惜,这些数字和“361万没办完的债务”形成鲜明对比——有点像婚礼现场新郎衣服沾着番茄酱,光鲜背后始终藏着点尴尬。

说到零跑的车,前期口碑很好,“便宜量足”,配置拉满。C11横空出世、C10接力爆款,市场一片叫好。但萝卜快了不洗泥,销量狂飙下常见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在逐步浮现。

比如那份匿名车主调查:58.8%的纯电车型续航达到350 - 500公里,剩下的就有点悬。38.2%车主碰到过非人为故障,360影像失灵、雨天雷达失效、仪表乱码,这些都不是“个案”。最让人皱眉的是车漆问题,“指甲轻划即掉”,有点像小时候玩具车的廉价涂层。静音满意度仅6.9%,胎噪和空调嗡嗡入耳,开着车像住在空调外机里——想象一下你带爸妈出去兜风,结果一路听“耳膜按摩”,要不是电车还有点“环保滤镜”,我估计很多人早就“退货”了。

零跑汽车百万台下线,合同纠纷未完,产品品质遭质疑-有驾
零跑汽车百万台下线,合同纠纷未完,产品品质遭质疑-有驾

C16就更直接,“通病门”上榜。新车开不到一个月,全家坐着上高速,电机高频啸叫,半坡更吵。车主去4S店维权,“这是通病”迎面而来,厂家的答复是“两周内没方案”。说起来,B01、C11还没爆出集中投诉,但“低价高配”的逻辑注定了品控考验才刚刚开始,这种风险不是“后悔不及”,而是“等着掉坑”。

零跑汽车百万台下线,合同纠纷未完,产品品质遭质疑-有驾
零跑汽车百万台下线,合同纠纷未完,产品品质遭质疑-有驾
零跑汽车百万台下线,合同纠纷未完,产品品质遭质疑-有驾

回到失信标签,到底影响了什么?我个人不太喜欢用“危言耸听”这个标签,但零跑的风险,确实值得“慎重”。最直观的,是售后履约能力问题。买车不是一锤子买卖,维修、过户、质保,全是后续。连73辆车的过户都能拖一年,普通车主的“维权战役”真的有胜算?361万的款都能拖着不办,几千几万的售后诉求是不是也只能“协商中”?有时候,“协商”这词在中国车企售后圈子里,几乎是“拖延症专用药”,你永远搞不清他们协了个啥。

第二,规模狂奔、品控失控。343天从50万到100万台,供应链、生产、QA、售后全都承受巨大压力。如果企业把全部火力都用在冲量和资本运作,留给产品的“时间”可能只够快速装配,很少有精力做逐台检验。对消费者来说,买到一台“瑕疵车”,比资金亏点更扎心。

第三,信用传导的连锁反应。朱江明被限高,说实话对造车来说不是致命,但标签背后,是供应商收紧账期、经销商减少备货的现实,最受影响的还是提车延迟、维修配件缺货这类“痛点”。黑色幽默地说,这就好比你去买牙膏,销售员问你:“老板最近信用不太行,你要不要先预定下个月的牙膏?”——做车不是“爽快消费”,而是“漫长的服务旅程”,谁都担心半路掉队。

零跑的“百万成就”原本足够光鲜,但如果“失信”成了常态,这份光鲜也只能是“表面文章”。消费者买车,买的不只是性能,更是信任。没有契约精神、品控风险、履约拖延,这时候还没点犹豫,那真的只能祝你好运。

话说回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早就不是“闯关夺路”的初期。消费者想要的不只是硬件升级,而是信用升级。零跑想要在“百万俱乐部”站稳脚跟,比起庆功,更得把“361万的小债务”处理好,把产品质量管控到位,把信用养成习惯。销量可以作秀,口碑只能靠“硬实力”。造车也许可以靠速度取胜,但做品牌、做服务,还得靠信用撑腰。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买的车,既缺续航又缺诚信,最后只能坐个高铁二等座回家,顺便感叹:“便宜的代价,原来是这样。”

失信,可能只是一个标志,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你会继续信任这个品牌吗?还是觉得最大风险只是老板限高而已?我没打算给出唯一答案,毕竟,汽车是长久陪伴的工具,有些选择,需要每个人自己下判断。

零跑汽车百万台下线,合同纠纷未完,产品品质遭质疑-有驾
零跑汽车百万台下线,合同纠纷未完,产品品质遭质疑-有驾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