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Q2毛利率大跌,大摩发问,海外销售强劲,利润贡献几何?

比亚迪利润腰斩背后,海外每辆车赚5万,国内只赚4800!

比亚迪Q2毛利率大跌,大摩发问,海外销售强劲,利润贡献几何?-有驾

谁能想到,上半年营收刚刚超越特斯拉的比亚迪,竟然在第二季度悄悄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最差利润表现。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海外卖得风生水起、单车毛利逼近5万元,国内每辆车却只赚4800元,不到一季度的一半。 这反差,连摩根士丹利都连夜发报告问:钱到底去哪了?

第二季度,比亚迪净利润同比暴跌30%,只有63.6亿元。 毛利率更刺眼——直接跌到16.3%,是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点。 要知道,那会儿比亚迪的销量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车卖得越多,赚得反而越少。

最扎眼的是单车利润。 剔除比亚迪电子的业务,二季度每卖一辆车只能赚4800元。 什么概念? 比一季度直接腰斩,甚至退回到了三年前的水平。 而同期,它在海外市场却混得风生水季:日本一辆车毛利近5万,香港4万,马来西亚甚至传出5-10万。 国内外利润差出十倍,简直像两个世界。

为什么海外能赚那么多? 说白了,就是卖得贵、还硬气。 比如在德国、巴西,比亚迪的车价通常是国内的2~3倍,直接看齐BBA这类豪华品牌。 核心技术像刀片电池、CTB车身一体化,到了国外都成了溢价王牌。 再加上汇率优惠,尤其在欧洲市场,这钱赚得可谓“天时地利”。

但海外的高回报,在财报里压根没冒泡。 第二季度,比亚迪海外销量暴涨128%,贡献了46万多辆,收入超过1353亿元。 照理说,这块肥肉该拉高整体利润了吧? 结果却没有。 大摩在报告里直接写道:这种脱节“令人意外”,甚至怀疑比亚迪是不是在二季度“集中计提”了某些成本,或者默默“财务洗澡”。

比亚迪Q2毛利率大跌,大摩发问,海外销售强劲,利润贡献几何?-有驾

利润哪去了? 三大窟窿浮出水面:返利、成本、价格战。

上半年,比亚迪为国内绝大部分车型提供了经销商返利,这操作直接削薄了单车利润。 其次,王传力推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虽然技术亮眼,但成本高企,装车后还没能靠销量摊平开支。 最狠的是价格战,四月底以来,比亚迪元PLUS、汉EV等主力车型带头降价,部分车型折扣高达34%,直接杀入10万元以内。 卖是卖疯了,但也赚不动了。

比亚迪Q2毛利率大跌,大摩发问,海外销售强劲,利润贡献几何?-有驾

行业内卷没有尽头。 中国市场上超过100个电动车品牌混战,比亚迪的DM插混技术优势渐渐被追平,对手们“更低价格、更高配置”的打法层出不穷。 甚至惊动了官方出面喊话,呼吁停止“掠夺性定价”。 这么卷下去,龙头也顶不住。

还有个大包袱是重资产模式。 比亚迪过去靠垂直整合供应链控成本,但今年二季度单车成本环比涨了1万元,固定资产也冲上2808亿元。 销量增速放缓时,规模效应反而成了负担,折旧、摊销,每一样都在吞利润。

但比亚迪还是那个“研发狂魔”。 上半年研发开支309亿元,同比激增53%,相当于同期净利润的两倍。 光是第二季度就砸了154亿,连分析师都吓一#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跳。 这支5000人的技术团队不断推新:天神之眼智驾、千伏高压平台、闪充电池……技术是真领先,但钱也是真烧手。

所以你看,比亚迪不是不赚钱,而是一边在海外闷声发财,一边在国内市场拼命换规模、搏未来。 2025上半年,它营收3713亿元,超越特斯拉,全球车卖到了112个国家,海外占比攀至36.5%。 这些布局或许正在为下一个周期蓄力,只是眼下,利润成了被牺牲的那张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