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V9定价亲民,配置拉满,海外扩张进行中

15万豪华MPV?这么便宜的价格,居然还能把高配塞进来,真的假的,是不是也有啥隐情?东风风行星海V9最近刷爆全网,说是补贴后起步价14.99万,豪华配置直接吃掉20万以上竞品,不少人看了都得捏捏胳膊,生怕是做梦。

有意思的是,林长波这个总经理,还跑出来公开喊话,说他们就是要把技术彻底透明,用真本事让普通家庭也能享受一辆好车,用的混动据说能跑1300公里,空间设计还非常给力。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把大牌西装平价卖给路人,谁都想摸一摸是不是正品。

说到动力,星海V9用的叫马赫双擎系统,光热效率就宣称45.18%,纯电模式两百公里,综合里程上了1300公里。听起来数据确实亮眼,比不少合资大厂还抢风头。但仅靠“看数字”就下定论,那就跟吃饼画饼差不多,用户还得真用起来才知究竟。要说空间利用率,官方吹得天花乱坠,说做到了八成以上。仪表台减重、座椅下沉、车顶抬高,这些设计大概是把小户型改成复式楼的路数。

智能配置方面,这车又是导航终身不用钱,又是语音控制系统能跟你聊天,一看就是对着年轻人、宝妈群体来的。前两年这些东西还属豪车独享,现在居然成了“白菜价标配”,有点像手机圈当年的内卷——谁家不用个多镜头,都不好意思叫旗舰。

再瞧瞧研发实力,东风柳汽自豪地说,五年砸下200亿,搞了一千多项专利,还不包括各种新电池新技术。最新用的第三代铠甲电池,钢材占比特别高,安全大升级。有人会说,专利多当然好,但专利和实用技术不是一码事,关键还得看能不能真正落地。

商家布局海外市场也没闲着,据说现在已经打到80多个国家,欧洲半年的出口量达5000台。他们玩的“出口-建厂-创品牌”三步走,把东南亚、欧洲这些地方当成抢滩先锋。像东南亚车型,改了散热系统适应热带气候,欧洲版则强化了智能网联和环保功能。这些招数,说白了都是“因地制宜”,算是老牌国企典型的稳扎稳打。

星海V9定价亲民,配置拉满,海外扩张进行中-有驾
星海V9定价亲民,配置拉满,海外扩张进行中-有驾

未来三年要把海外销量做得跟国内相等,已经陆续在四个国家搞起了组装厂。林长波反复强调,豪华车不是贵出来的,而是为实际用户定制的。像大空间、导航、智能这些东西,慢慢都变成了标配,而不是“顶配才有”。

这台车的底盘空间设计得特殊,座椅能往下沉,后排抻抻腿也不压头,带娃出行不用怕宝宝哭闹。VOC空气控制做得到位,坐进去没有像某些老款MPV那样的怪味儿。混动系统还省油,跑长途不用老惦记充电桩,考虑得挺细致。官方也承认,这些设计都是照着用户反馈反复改出来的。

新能源车成了今年车企的头号标签,成本倒是越卷越低。表面上看,价格便宜似乎是最大优势,但东风柳汽拉出来说,他们不是“为了便宜而便宜”。混动热效率直接拉满,电池安全做到第三代,讲究就是以前消费者最纠结的项目一一补齐。毕竟,电池起火那事儿,谁听着都心里发虚。

星海V9规划是要逐步覆盖中小型MPV和SUV,设计方面更走实用路线,基本不玩什么“堆配置”。轻量化加智能优化,目的就是把价格锁在合理区块。厂商自己也强调,用户需要的是一辆靠谱的家用车,不是参数炫酷但日常用不上。

海外拓展难点依旧在地头适配——这年头欧洲人都喜欢智能驾驶,东南亚则催着提耐高温性能。建本地工厂,不只是卖车,还想着把技术和就业同步带进来。你说只靠销量去抢市场,那是短期行为,把品牌做实做强才是长期饭票。

调查发现,欧洲市场目前只卖出5000辆,跟大牌比也就是小试牛刀。这次东风柳汽打算冲市场前五,难度不小,但至少招式齐全,不是只靠低价说话。还有KOL、车展带节奏,想想国产车过去那种“闷头造车,不重声量”的风格,这次似乎来真的了。

星海V9定位看上去很成功,主要吸引的是家庭用户,高端配置低价卖,谁都忍不住动心。可惜这样拼价格和配置,质量怎么保证?公司回应说供应链把控很严,核心零件都自主研发,随便压价不搞,你要的品质他们还是得给。

星海V9定价亲民,配置拉满,海外扩张进行中-有驾

目前线上销售数据也很抢眼,每个月三千多单,买家口碑主要集中在空间、油耗和配置。不过也有人说,车里按钮太复杂,后排空调出风口不够用,细节还是有待优化。官方公开表态这些负面反馈都会被收集回去,再迭代升级。至于到底能不能改好,咱们拭目以待。

东南亚市场现在成了MPV主场,因为价低又耐热,家庭和小企业都买得起。欧洲用户比较看重混动技术节能,但品牌认知很弱,说老实话,树立信任非一日之功。厂商现在靠车展、网红扩大影响,慢慢营造“靠谱国产车”的形象,这一招挺像华为、小米这几年的打法。

再过几年,东风柳汽目标是让海外销售和国内一样,海外占比目前已到四成。林长波也直言,国内市场天花板太近,全球化才是真出路。巩固好东南亚和欧洲阵地后,再冲击北美市常,但这一步现在还是梦想阶段,脚踏实地才更实在。

定价和配置策略是星海V9的亮点,让更多家庭能够合理负担高品质MPV。可高端配置不是一两天能保证的,厂商强调质量不能松,主要靠供应链严格自研,防止因价格战而偷工减料。未来保持每年两款新车上新,动力和技术升级,才有持续竞争力。

最近各大家都在打价格战,轰轰烈烈,好多人以为买车越来越实惠,其实背后是车企比拼技术投入和供应链深度。东风柳汽就摆明了,便宜不是目的,是希望把好技术普及给更多用户。星海V9只是起点,未来如果成本再降,说不定15万不到就能买到更优的家用车。

同时,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以前大家想的都是“大空间、能跑远、配置高”,如今“智能语音、长续航、安全感”逐渐成了新宠。像星海V9空间能放下三排座加婴儿推车,导航反应飞快,混动开起来比油车更省钱,这些点打中了家庭用户真实需求。

但话说回来,价格战没有终点。只靠低价抢市场,品牌壁垒很难立住。东风柳汽下这一盘棋,看中的不是瞬时爆款,而是“用技术赢未来”。五年两百亿研发砸进去,这步棋赌的其实是长期投入能不能转化为用户信誉与回头客。

举个例子,比如电池安全方面,第三代铠甲电池据说通过了针刺测试,安全系数提高不少。专利多达一千多项,但真正让用户受益的,还是那些在实际场景能保命、能省钱、能省心的技术。不然专利再多,放实验室吃灰,也是白搭。

实话说,当前用户体验反馈整体还算正面,但总有些小瑕疵——像座椅调节复杂、后排空调不够,就需要持续迭代。东风柳汽敢大规模收集负评,继续改进,这个态度,某种程度上说,比躲着不回应强不少。

市场走向也很明确:海外市场正飞速增长,品牌形象正慢慢建立。国内销量虽稳定,但新能源车内卷加剧,谁能用技术和口碑守住阵地,谁才能留名。东风柳汽记得不只看销量,还在想办法把品牌扎根不同国家。

未来战略,按他们自己说的,每年稳定两款新车,主攻中型MPV和SUV。无论是空间布局,动力优化,还是智能系统体验,都得反复打磨,毕竟老百姓的钱包不是播放器,随便一播就能掏出来。

你说现在星海V9靠着15万定价,配置拉满,还能在电商平台月销3000多台,确实挺能打。但后续竞争者跟进,谁能保证价格稳住、配置还能升级?这得靠厂商真刀真枪干出来,吹牛没用。

对了,质量这个事必须得常抓不懈。高端配置什么时候也能成为“20万级标配”,那才是真正对用户有意义。哪怕是用价格打开了市场,没有核心技术、自己的生产线和严格品控,迟早会翻车。

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次东风柳汽其实打的是“技术普惠”的牌,跟手机圈、小家电那些做法挺像。用技术当基础,价格做跳板,慢慢走向全球化。只要真能把好配置、高安全搬到家用车里,多少家庭会受益,还真不好说。

那问题来了,未来老百姓买车,是选低价爆款还是选技术靠谱?你怎么看配置和价格的平衡,能不能接受功能多一点,瑕疵也多一点?

说说你的看法,留言互动,看看你最期待家用车还应该加哪些实用配置。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