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摩托车的涡轮增压,好多老骑手都摇头。从80年代雅马哈鼓捣出XJ650Turbo开始,这事儿折腾了40年,全球愣是没量产的涡轮摩托。为啥?涡轮迟滞像个讨厌鬼,低转速时动力磨磨唧唧,一到弯道还容易失控,再加上摩托车车身轻,汽车那套涡轮方案根本水土不服。你看川崎,干脆放弃涡轮搞起了机械增压,可心里头,谁不想在涡轮这事儿上争口气呢?
雅马哈这次玩得有点狠,直接给摩托车来了场“心脏手术”,整出个E-Turbo系统。啥原理?简单说就是给涡轮配了个电动搭档,搞起了双核驱动。以前的涡轮靠废气驱动,就像等公交车,得攒够人才能走,响应慢。现在好了,电机提前在排气歧管那儿待命,低转速的时候就开始干活,让涡轮提前转起来,响应速度比传统涡轮快了70%。这就好比你骑车上坡,以前得等半天劲儿上来,现在轻轻给油,动力就跟上来了,再也不怕弯道上突然没劲儿或者劲儿太大失控。而且人家还有个“弯道保命阀”,ECU就像个聪明的大脑,能在毫秒间调整扭矩,复杂路况下控车更稳当,骑起来那叫一个安心。
你以为这只是解决动力问题?错了,人家还玩起了“小排量巨肺”的戏法。2019年在岩手县鼓捣的双缸涡轮机,到2020年的MT-10三缸方案,直接整出180马力、170牛米的性能,妥妥的性能怪兽。更厉害的是环保这块,CO₂直接降了30%,达到欧盟2027年的准入红线,NOx、CO、HC这些污染物也锐减。以前总说高性能摩托车污染大,这下好了,雅马哈让小排量也能有大动力,还能更环保,简直是给摩托车装了个既能撒野又守规矩的心脏。
回头看看雅马哈在涡轮路上的折腾,真是一部辛酸史。80年代首装涡轮,败在迟滞;2019年轻量化尝试,折戟在动力调校;2020年搞出性能标杆,又被成本难住。现在的E-Turbo,靠电动辅助介入,算是看到了量产的希望。这一路就像闯关,每一步都不容易,但雅马哈愣是没放弃,就冲这股子劲儿,也值得骑手们竖起大拇指。
不过,这E-Turbo还有不少未解之谜。专利里没说清楚适配单缸还是四缸,要是能适配单缸,那小排量摩托车可就厉害了;还有成本问题,电机加涡轮双系统,能不能压到万元级?这可是关系到普通骑手能不能买得起。要是真能量产,摩托车行业估计得掀起一场大风浪。本田的电辅涡轮专利战怕是在所难免,哈雷、杜卡迪这些巨头说不定也得跟着跟进,整个行业说不定就得重新洗牌。
雅马哈这E-Turbo,就像给摩托车的心脏装了个电动起搏器,把困扰40年的涡轮迟滞这个能量传递的时间差给撕开了。当传统机械加上电动补丁,内燃机的潜力说不定还能再挖一挖。骑手们,就等着看这场涡轮革命能不能成吧。你觉得雅马哈这E-Turbo能成吗?要是量产了,你会考虑来一台不?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