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力帆这个汽车品牌,很多朋友可能脑子里会闪过一些模糊的印象,有的人可能会想到一款长得特别像宝马MINI的小车,有的人可能会记起这是个从造摩托车起家的牌子。
确实,力帆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这些年,走过了一条非常不寻常的路,既有让人津津乐道的辉煌时刻,也经历了几乎要消失的艰难岁月。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力帆汽车的来龙去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车现在怎么样,值不值得我们普通老百姓考虑。
故事的开头要回到2003年,那时候的力帆在摩托车行业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大王”了。
老板尹明善看着国内汽车市场一天比一天火爆,心里也活泛了:既然两个轮子的我能玩明白,那四个轮子的汽车,我也要试试。
就这样,力帆汽车正式成立,成为当时从别的行业跨界造车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种跨界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议论,大家心里都打个问号,一个造摩托车的,能把结构复杂得多的汽车造好吗?
这可不是简单的多加两个轮子。
力帆没有过多地停留在口头宣传上,而是很快拿出了实际产品。
2006年,他们的第一款轿车——力帆520上市了。
这款车在当时有个非常响亮的卖点,就是它的1.6升发动机,据说是和当时宝马MINI用的那款发动机有技术渊源。
这个宣传在当时非常奏效,毕竟能花几万块钱,就买到一台和豪华品牌沾边的发动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再加上力帆给这款车配了挺多当时看来不错的配置,价格又定得很亲民,一下子就击中了很多家庭想买第一台车的消费心理。
力帆520的成功,不仅让力帆在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也正式宣告它加入了自主品牌轿车的竞争行列。
如果说力帆520是力帆试水成功的第一步,那么2009年推出的力帆320就是一次大胆的出击,也让力帆这个品牌迅速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这款车一亮相,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它的外形设计和宝马MINI实在是太像了。
在那个年代,这种做法虽然争议很大,被很多人批评是“山寨”,但从市场效果来看,无疑是成功的。
它让很多预算不多,但又想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用很低的成本圆了一个“MINI梦”。
这款车小巧灵活,在城市里开很方便,加上酷似豪车的外形,让它迅速成为了一款“网红车”。
当然,这种靠模仿快速成功的路子,也给力帆的品牌形象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让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摆脱“廉价”、“模仿”的标签。
在轿车市场取得一定成绩后,力帆又看到了SUV市场的巨大潜力。
2013年,他们推出了小型SUV——力帆X50。
这一次,力帆开始强调自己的技术和性价比。
比如,它用上了全铝发动机,这在同价位的车里是比较少见的,好处是重量轻、散热好,能提升燃油经济性。
在安全配置上,力帆X50也挺舍得下本,配备了博世公司的车身稳定系统和前后盘式刹车,这在当时大大提升了它的竞争力。
再加上官方宣传的百公里6.3升的低油耗,非常符合普通家庭对经济性的要求。
因此,力帆X50在三四线城市卖得相当不错,成了很多家庭的选择。
随着时代发展,新能源汽车开始兴起。
力帆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在2016年推出了力帆650EV纯电动车。
这款车的定位非常精准,主要目标不是普通家庭用户,而是网约车和共享汽车市场。
当时因为有国家补贴,这款车的价格非常有优势,对于跑营运的司机来说,购车成本低,用电成本也比油费便宜得多,305公里的续航也基本能满足一天在城市里的运营需求。
对于一些限牌城市的个人用户来说,能上绿牌也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
力帆650EV的推出,是力帆在新能源领域一次非常务实的商业布局。
然而,好景不长,力帆后来因为在新能源补贴方面的一些违规操作,加上自身经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企业陷入了巨大的危机,甚至走到了破产重整的地步。
就在很多人以为力帆这个品牌可能就要成为历史的时候,国内另一家汽车巨头——吉利汽车出手了。
吉利通过注资和技术支持,帮助力帆进行了重组。
重获新生的力帆,推出的第一款重要车型就是力帆枫叶80V。
这是一款MPV,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务车或家用七座车。
它拥有超过410公里的续航里程,空间也很大,既适合多人口家庭出门旅游,也满足了拉人载货的营运需求。
从这款车上,我们能看到力帆一贯的实用主义风格,也能感受到吉利带来的技术提升,这标志着力帆换了一种方式,在新能源的道路上重新出发了。
那么说到现在,力帆的车到底怎么样,咱们普通人买车能不能考虑它呢?
我们来看看它目前在售的几款主要车型,分析一下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比如力帆轩朗,这是一款7座MPV,起步价不到7万块钱,顶配也才10万出头。
在这个价位,它给了你全景天窗、360度全景影像这些听起来很高级的配置,座椅布局也很灵活,性价比确实非常高。
对于预算紧张、家里人又多的家庭来说,吸引力很大。
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为了控制成本,第三排的腿部空间很小,坐着不舒服,车里大部分地方都是硬塑料,摸起来感觉比较廉价,开起来的时候轮胎噪音也比较大,影响乘坐的舒适感。
再看看它的中型SUV力帆X80,10万出头的价格,就给你配上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和看着很上档次的LED大灯,底盘离地间隙也比较高,走一些烂路或者去郊外玩也更有信心。
不过,它的车机系统反应比较慢,操作起来不流畅,底盘调校得偏硬,过个减速带或者走在不平整的路面上,颠簸感很强,车里还容易出现一些异响。
还有一款中型轿车叫力帆820,它的内饰做得不错,用上了Nappa真皮座椅和全液晶仪表盘,看起来有种B级车的档次感。
但是,它的后排头部空间比较小,个子高的人坐着会觉得压抑,底盘调校为了追求运动感,牺牲了舒适性,在高速上跑起来会感觉发动机后劲不足。
最后是那款纯电动代步小车力帆330EV C版,它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质量有保障,在城市里开,每公里的电费还不到一毛钱,非常省。
但它的快充时间需要一个半小时,比现在主流的电动车要慢不少,而且到了冬天,续航里程会缩水15%左右,不太适合跑长途。
总的来说,力帆汽车最大的优势就是“性价比”。
它总能用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给你提供超出预期的配置和空间,而且它的车燃油经济性不错,后期维修保养的费用也比较低,很适合那些预算有限、追求实用的消费者。
但是,它的短板也很突出。
首先是品牌影响力弱,这直接导致它的二手车非常不保值,可能开几年就折价很多。
其次是产品质量的细节控制还有待提高,一些车主反映存在刹车抖动、底盘异响等小毛病。
再者,它的售后服务网点覆盖不够广,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如果车坏了,可能要等很久才能调来配件。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上,虽然一直在跟进主流,但缺少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先行业的东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