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爆发是假象新能源才是未来

燃油车市场的“反弹”,到底是在狂欢还是在透支未来?

先抛个数据,可能很多人没注意到:4月份国内燃油车销量榜上,居然有27款车型销量过万辆。27款,这个数字不低了吧?而且榜单里头,轩逸重回冠军,朗逸、星越L都突破了两万大关。你稍微回忆一下新能源车的销量榜,能过万的车型有几个?别说27款,能有10款就算不错了。这一对比,就有点不对劲了——燃油车不是早就进入“夕阳产业”了吗?不是说新能源车要全面接管市场了吗?现在,燃油车的销量又上来了,这事怎么看怎么有点“离谱”。

燃油车爆发是假象新能源才是未来-有驾

这波燃油车销量,看着挺炸裂的,尤其是合资品牌全线飘红,占据了榜单前十的绝大部分席位。听起来像是燃油车的全面反扑?轩逸卖得多也就算了,迈腾、速腾、凯美瑞这些老牌合资车依然稳稳在榜单前列,甚至连帕萨特、RAV4荣放也冲得挺猛。国产车也没闲着,吉利星越L差点捡了个冠军,博越L排名第11、星瑞也跑进了前十。看上去,燃油车这边的日子要比新能源好过得多——至少从销量来看,确实给人一种“燃油车还没老”的错觉。

燃油车爆发是假象新能源才是未来-有驾

但慢着,咱不能光看销量就下结论,得把数据拆开了看。销量好,但盈利怎么样?市场份额呢?合资车压着榜单,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攀升啊。这些燃油车卖得再多,能赚到多少钱?或者说,它们的成本是不是也在疯狂上涨?单靠销量数字看不出问题,咱接着捋。

先说毛利。燃油车的成本结构本质上是成熟的,但问题也很明显——它们受制于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研发成本已经在过去几十年里摊开了,基本不会再有大规模投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车企想跑量,就得靠价格打市场。轩逸卖得多,但它的利润率并不高;朗逸、速腾这些也一样,价格战打得凶,单车利润实际上不如新能源车多。再看看国产燃油车,比如吉利星越L、哈弗大狗,卖得倒是不少,但它们的价格区间本身就压得很低,利润率更是被限死了。

燃油车爆发是假象新能源才是未来-有驾

然后是账期。燃油车的销售渠道相对传统,库存积压、经销商返点、促销费用这些都是隐形成本。4月份销量冲得很猛,可你敢保证这些车是实际消费需求带来的?还是被经销商囤货或者价格战硬生生堆上去的?如果是后者,那账面上的数字就不太好看了。你卖得多又怎么样?库存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利润被压得更薄。

再拉新能源车过来对比一下。新能源车确实没那么多销量过万的车型,但它们的高端车型能撑起品牌溢价,比如特斯拉、蔚来等等。它们的成本结构更偏研发,比如电池、智能化系统,这些研发投入高,但后期的利润率也高。换句话说,新能源车虽然跑量不如燃油车,但它们赚的是“未来的钱”。燃油车呢?靠的是过去十几年的技术积累,赚的是“现在的钱”。这就像一个是存款利息,一个是风险投资,短期看可能燃油车更稳定,但长远看,新能源车显然更有潜力。

燃油车爆发是假象新能源才是未来-有驾

问题来了,那燃油车现在这么猛,是在乱花钱还是在抓机会?我觉得两面都有。燃油车市场确实还有机会,尤其是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它们的性价比依然高。但另一方面,价格战、促销、库存堆积这些动作,也不算长远的策略。尤其是合资品牌,它们的主打车型还在靠老平台撑着,技术更新慢,市场竞争力其实已经被新能源车压了一头。

国产燃油车也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像吉利、长城这些企业,燃油车市场还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它们也早就开始押注新能源转型了。博越L、星越L卖得再好,终究是燃油车的最后一波红利,高端化、智能化的布局都在新能源领域。这点国产车其实比合资车更灵活,燃油车的销量只是它们的补充,未来还是要靠新能源撑腰。

燃油车爆发是假象新能源才是未来-有驾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燃油车市场的“爆发”到底算不算不正常?我的看法是,是正常的,但也很危险。正常是因为燃油车本来就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基础,短期内不可能完全被新能源车替代。危险是因为它的增长并不健康,更多是靠价格战和促销堆出来的数字,缺乏实质性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一下,这事虽然看着吓人,但拆下来其实也不难看明白。燃油车市场的繁荣更多是表象,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还在稳步提升。燃油车企业不是没章法,但它们的动作更像是“最后的冲刺”,战略性亏损也好,抓紧最后的市场机会也罢,核心还是为了在新能源转型中活下去。要紧盯的,不是燃油车销量数字,而是这些企业的长期布局。未来几年,燃油车的销量可能还会有波动,但它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这一点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