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财报里,小米汽车业务成绩斐然。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营收高达 206 亿元,同比增长 230.3%,像一颗耀眼的新星在业务版图中崛起。交付量也相当可观,单季度交付新车 81302 辆,上半年交付量超 15.7 万台。其中,售价 52.99 万起的小米 SU7 Ultra 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 1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还在 50 万元以上轿车、纯电销量方面双双夺冠 。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透露,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不含税平均售价为 25.3 万元,若将税率计算在内,平均售价达到 28.7 万元 。这一价格数据,让不少人惊呼小米汽车已踏入高端车阵营,毕竟在大众印象中,BBA 在中国市场的平均售价也才基本在 30 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毛利率也从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15.4%,一路攀升至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26.4%,甚至超过了宝马、奔驰、保时捷等一众豪华车企 。不仅如此,汽车业务经营亏损大幅收窄,第二季度仅为 3 亿元,预计下半年就能实现盈利 。如此一连串的亮眼数据,似乎确凿地证明了小米汽车高端化战略的成功。
虽然小米汽车在售价和毛利率等数据上表现出色,但品牌认知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在汽车制造工艺、技术研发、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积累了深厚底蕴。消费者对它们的高端认知,源于长期以来产品品质的稳定输出、对汽车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在赛车运动、高端商务出行等领域的深度耕耘。
反观小米,尽管在智能手机和 IoT 领域成绩卓著,积累了庞大用户群体和良好口碑,但进入汽车行业不过短短几年。在汽车这一注重历史传承和技术沉淀的领域,消费者对于小米汽车是否能在车辆耐久性、安全性、驾乘体验等传统汽车核心指标上,达到与传统豪华品牌相媲美的水准,仍心存疑虑。这种品牌认知上的差距,不是仅靠高售价和短期高毛利率就能轻易跨越的。
小米汽车目前的销量结构,也为其高端化之路埋下隐忧。SU7 Ultra 作为小米汽车阵营中的高端车型,虽销量破万看似成绩不错,但在整体交付量中占比有限。大量的交付量可能还是依靠中低端车型来完成。这种销量结构,与传统豪华品牌以高端车型为核心销量支柱、中低端车型辅助的模式截然不同。
从市场规律来看,一个品牌的高端化,需要核心产品在高端市场具备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稳定的销量支撑。若仅靠少数高端车型拉高均价,而整体销量依赖中低端产品,那么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根基实则不稳。一旦市场环境变化,如竞争对手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或者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出现波动,小米汽车的高端化战略就可能面临冲击。
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尤其是高端汽车市场,BBA 等传统豪强根基深厚,特斯拉等新能源新贵也在不断创新突破。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有着成熟的体系和强大的竞争力。
在技术层面,传统豪华品牌在发动机、底盘调校等传统汽车技术上优势明显,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特斯拉则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小米汽车虽然在智能座舱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汽车核心三电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上,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仍有追赶空间。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上,传统豪华品牌经过多年建设,拥有广泛且成熟的网络,能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体验,这也是小米汽车在拓展市场过程中需要花大力气去完善的部分。
回顾雷克萨斯的高端化历程,自 1989 年推出以来,丰田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品质把控。为打造旗舰车型 LS400,工程师们对车辆的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从静谧性到动力性能,从内饰工艺到售后服务,都力求做到极致。通过持续推出高品质产品,并针对高端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服务,雷克萨斯逐渐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高端豪华的品牌形象,成功在豪华车市场站稳脚跟。
再看特斯拉,它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凭借领先的电池技术、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Autopilot,以及简约科技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的高端标准。特斯拉打破了传统汽车品牌对高端市场的固有认知,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科技、环保的高端消费者,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品牌 。
小米汽车凭借出色的财报数据,在高端化道路上迈出了令人瞩目的一步。然而,深入分析品牌认知、产品结构、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后,我们会发现,小米汽车要真正在高端汽车市场扎根立足,成为被广泛认可的高端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小米汽车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提升在汽车核心技术上的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增强高端车型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完善销售和服务体系,提升消费者体验。只有全方位发力,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小米汽车才有可能在高端汽车市场实现真正的突破,将高端化从数据层面的表现,转化为市场和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品牌印象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