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条优惠政策,心里真是翻了个大跟头:同样是云南省的高速公路,外省小型客车走方山省界ETC门架进入云南后,永仁到昆明高速公路段还能享受五折优惠;咱们云南自己人用ETC,跑这条路,却没半毛优惠。先说说这政策背后咋回事儿。
方山省界ETC门架,按我了解,是云南和邻省交界处的一个电子收费检测点,主要承担省界车辆的身份识别和收费核算。这个门架其实就是拦截外省车的设备。比如外省车进云南高原,经过永仁、武定两段,直接到昆明西北下高速,这路段因地缘和车流特点被纳入了半价优惠范围。
我问了一个当地修车师傅,他说:这优惠吧,明显是给来玩旅游外地车减负,鼓励外地车多来云南开销,‘客源多’对地方经济有利。但咱们本地天天跑这段路,反倒没啥优惠,挺亏。
我心里一咯噔。真有这么尴尬?给外省车减负,给云南车涨价?这算啥操作?其实这政策有点像你家院子外的人路费减半,家里人却不行的奇葩倒挂。
说实话,这事让我想起研发供应链里的内部员工不能打折,外部客户能享受诱惑价,挺荒诞。你想,车企给经销商优惠广泛,消费者反倒拿不到,这不是误导么?
我也琢磨过,这政策可能是省财政和交通部门协调的结果,外省车入境时间、里程有准确抓取,便于补贴或优惠补偿,毕竟外省车跨省来玩创造经济价值;而本地车常跑这条路,优惠空间就被砍了。估摸着是个财政优先顺序的权衡,(这段先按下不表)。
另外我小算了一笔。云南高速路段通行费普遍在0.6元/公里上下,永仁到昆明差不多120公里。外省车五折优惠,30元左右便宜了15元,反复算下来,假如平均车流一天有300辆外省小车中优惠,那日减负4500元,一个月就是接近14万元补贴落袋。咱们本地如果也能享受,财政压力得翻倍,这或许是政策壁垒的关键。
说说对比吧。我曾带朋友从贵州走到云南昆明,双方高速收费差价明显,贵州段无优惠云南段有优惠,体验上差别让人感知特别。贵州车主抱怨政策落于外省车优惠明显,更有逆向强制外省人养本地公路的嫌疑。
销售小哥跟我说:不少客户看着这政策,有点无语,觉得云南车主太吃亏,甚至有准备买外省籍车牌的想法——虽说不太合法,但心理上理解。
我也有点自嘲,自己作为云南人,看着家门口的政策倒挂,忍不住一声叹息,毕竟我还是愿意支持家乡的发展,只是这政策设计太一刀切,忽略了本地群众的真切感觉。
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关于高速通行费这块的资料,真是信息零散,政策细节多变且实施不一,看得我头大。这政策条款写得像高配汽配件的装配手册,逻辑上差点扣不上扣。
不确定的是,这种优惠,是否是未来推广给更多路段和本地车主的试点?或者说,官方会不会考虑云南车主也享半价?(没细想过,纯猜测)
顺带问个外行问题:如果云南车主嫌麻烦跑省界门架用ETC没优惠,直接让亲戚帮外省牌车跑是不是更合算?这样一来,车主身份验证真有必要严格?政策设计有没有实际管理和防漏洞的考虑?
这条优惠政策,只是鸡肋中的冰山一角。云南高速路网通行费优惠有限,真正对本地生活成本影响可能很小。可是感官上这不公平感却挺明显。
反正我觉得,像优惠这种事,弄得复杂,最后是受苦的是普通百姓。其实给个统一规定不就好了,省界ETC开个玩笑,当初研发那套流程难道没考虑这些使用场景?
但政策好歹出门了,近期身边也接触了几位出租车司机,都反映这条优惠算是哄外地人用的,我们自用的却没招呼,其中一位苦笑说:这不是割我们韭菜么?
我又偏题了,唉,最近写多了汽车厂商那些营销套路,对这些政策内幕的套路也越来越有感。说实话,政策里角色互换的概率比车企年底甩卖还高。
最后一个问题抛给你们:你怎么看?身为云南车主,面对这类看似厚此薄彼的优惠政策,心里是不是也有种被边缘化的感觉?还是说,这就是地方财政和交通管理的无奈之举,必须理解接受?
我倒更好奇,有没有哪位朋友亲自试过用外省牌和云南牌同路线,具体成本差异有多少?有时间,有机会,一起交流聊聊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