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试点C7驾照,上海广州也有安排,多方回应政策

夜色刚刚落下,成都城西一条老旧的街巷里,尘埃在路灯下微微飞扬。

一辆“老头乐”晃晃悠悠地驶过,后视镜里反射出驾驶员半秃的脑袋和挂在扶手上的购物袋。

车身斑斑点点,前盖贴着“幸福生活,健康出行”的字样。

小车在路边一个急刹,差点撞上刚收完摊的水果摊主。

成都将试点C7驾照,上海广州也有安排,多方回应政策-有驾

水果摊主低头一看——是隔壁小区陈大爷,去年还差点把“老头乐”开进菜市场鱼塘里。

这个场景,就像一部成都版的悬疑短剧,总让人怀疑:“老头乐真的安全吗?它该由谁来监管?”更别说最近网上疯传的那个让人一头雾水的“C7驾照”了。

“如果哪天你也老了,会不会买辆‘老头乐’?如果买了,你敢让你爸妈开吗?”有人在短视频下留言。

我承认,这个问题不无道理,起码比“C7驾照要来了”这种标题党要靠谱些。

毕竟,普通人关注的不是新驾照编号,而是这东西能不能放心开。

回到事件本身。

自媒体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把“C7驾照”吹成了“老头乐专属通行证”,还编排出未来几年全国推广的剧本。

细心点的人试图去查证——有人给驾校打电话,有人去交管局官网翻公告,没一个找到“C7”这号东西。

甚至连传说中“试点”的成都、上海、广州交管部门,都像面对烫手山芋一样直接否认,“没有这玩意”。

而消息源头,据说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会的某位负责人,年初开会时顺嘴提过“可以考虑适老化驾驶证”,结果被自媒体们一顿魔改,变出了“C7驾照”要上路的假象。

此时,有必要把证据链补齐。

首先,正规驾照分A、B、C类,C1、C2都耳熟能详,C7?

查遍现行法规,压根没有。

其次,乘联会只是个行业协会,既不立法,也没执法权。

他们的想法再天花乱坠,也得等政策落地才算数。

最后,“老头乐”本身就处于灰色地带——从车辆定型、生产到上路保险,哪一样都还悬着。

所以,所谓“C7驾照必须持证上路”,目前只是空中楼阁。

专业视角来看,“老头乐”和“C7驾照”之间的关系,恰如“鸡和蛋”的先后问题。

现在的“老头乐”,大多没有国家工信部的生产资质,安全性更是“听天由命”。

买的人大多图个方便,乡镇、郊区使用场景多,城市里则被禁得七七八八。

如果硬要给“老头乐”发个“C7驾照”,那无异于让一批“黑孩子”直接办了户口。

成都将试点C7驾照,上海广州也有安排,多方回应政策-有驾

问题不是有没有驾照,而是这辆车本身能不能见人。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更有讽刺意味。

老年人确实有代步需求,公交车挤不上,出租车又嫌贵,一辆四轮电动车,哪怕慢点、破点、没牌照,都成了生活里的“救命稻草”。

有些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只要不闹出大乱子,凑合用吧”。

但这条灰色地带,终究会有一天被亮起红灯。

事实是,越是缺乏规则的领域,越容易被“创新”变成“乱象”。

今天是“老头乐”,明天会不会有“少年乐”“中年乐”?

每个年龄段都来一款?

拿法规说话似乎永远不讨人喜欢,但有时也无奈。

交警在街头拦下“老头乐”,只能“批评教育”一番,真要罚款扣车,马上有亲友围观,说“老人家就这点乐趣,怎么就不让活了?”企业方面,有的打着“适老化代步”旗号,实则粗制滥造,安全气囊不见踪影,ABS、ESP这些名词跟外星语一样陌生。

可要真有点什么事,媒体又会追问“监管去哪儿了”。

这时候,所有责任就像踢皮球,谁都不想多沾半点。

有意思的是,政策建议永远不缺席,“专家”也不怕多。

比如前面提到的“给‘老头乐’单独上个小牌照”,“只准在乡镇道路上开”,“保险公司定制专属保险”……你说有道理吗?

有。

你说现实吗?

也不全是。

小地方交警人手本就紧张,光查摩托三轮都够呛,再搞一套专属管理,真像往鸡蛋里挑骨头。

况且,保险公司愿意为这种“连身份都不清楚”的车兜底吗?

一旦真出了事,赔还是不赔?

到头来还是老问题:灰色地带,最适合制造真空和误会。

成都将试点C7驾照,上海广州也有安排,多方回应政策-有驾

我有时怀疑,咱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对“编号”有种执念。

给啥都想编个类别,C1、C2、C7,像分班级一样。

可惜,编号不能解决安全问题,也无法消除现实的尴尬。

“老头乐”们大隐隐于市,像是大家都不愿提起的远房亲戚,明明应该坐在餐桌上,却只能在门口蹭点残羹剩饭。

有一天官方真的发布“C7驾照”,也许不是为了“老头乐”,而是为那些真正有设计、合规、安全认证的小型电动车。

到那时,市面上的“老头乐”会不会像山寨手机一样,被市场自然淘汰?

还是会像“黑摩的”一样,越禁越有市场?

写到这里,我想起去年走访一位案主家时,看到他家老父亲正坐在院子里修“老头乐”。

老人说,“这车慢是慢点,但我再骑自行车怕摔,开这个省力气。”说来说去,“老头乐”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对于力不从心、但又想自理的老年人的体面坚持。

而体面这东西,往往比安全还难界定。

你说让他们考C1、C2驾照?

多数人连科目一都过不去。

你说直接禁止?

那“出门自由”就成了奢侈品。

我反复琢磨,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这两股力量,终归会在某个时间点交汇。

也许那时候,“老头乐”不再是灰色产业,而是真正安全、合规、适老的“微型电动车”。

也许到那天,驾照的编号不是重点,重点是社会能不能为不同需求的人,留下空间和弹性。

说到底,C7驾照这事,是一次“乌龙”,也是一次社会需求的真实投影。

它折射出政策和现实之间的沟壑,也提醒我们:法规的空白处,往往藏着最难啃的骨头。

我虽然习惯于用证据和逻辑说话,但也不得不承认,社会治理很多时候只能“且行且看”,一边试错一边修正。

每次看到“老头乐”在黄昏巷子里晃晃悠悠地驶过,总觉得那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关于老去、自由和无奈的命题。

你觉得呢?

如果你老了,想开一辆“老头乐”,你希望被怎么对待?

你会愿意为了一张驾照,去考个“C7”吗?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用急着有答案,就像夜色下的小巷,总要等到天亮,才能看得更清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