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

咱们都听过一句老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话要放在今天的众泰汽车身上,简直就是铁证如山。众泰这个名字,估计连不买车、不懂车的人都知道点门道,毕竟那场面曾经是真热闹——什么奥迪、保时捷、宝马,几乎哪个热门车没让众泰照着画过个“葫芦”?有些车迷打趣说,众泰的“设计部门”其实叫“皮尺部”,意思就是靠皮尺一量,直接外观照搬,这手段是真“实在”。

但问题就来了,人能靠山寨过一阵子,可你要是靠这个活一辈子,那是天方夜谭。为啥?咱细想想,山寨的东西终归得露馅,你就算模仿得再像,里子还得靠硬本事。你说,外壳再亮,机器里边一塌糊涂,开的时间一长,问题肯定出来了。买车的人,可不是都傻,谁愿意花真金白银买个闹心受罪?

有时候咱还得替众泰的老板们琢磨琢磨:难道他们真以为靠模仿能干一辈子?当初红火的时候,他们可能都觉得天塌不下来。2016年,众泰年销量超过三十万台,浙江金华的老板一跃变成地方首富。市值突破300亿,媒体都在追捧,一时风头无两!可风光背后呢?拼的是把别人的外衣穿到自己身上,里面其实还是那身老“秋衣秋裤”,一脱衣服一看,啥也不是。

你说中国汽车市场是多么卷的一个地儿——合资、国产、新势力、老票友,哪一家没有点杀手锏?别人都在搞技术、钻创新,众泰还沉醉在“皮尺部”的老一套,早晚被淘汰。市场没眼泪,用户也没耐心,方向盘掉了、发动机渗油、变速箱顿挫,花十几万买来的车最后成了“修车年卡”,你让消费者怎么受得了?

市场火热的几年,“山寨”还能混口饭吃,主要是SUV大爆发,大家需求多,没辙凑合着买。可一到行业变冷,大家比的就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的功夫。2018年一个“方向盘门”,直接把众泰打回原形。有人开众泰去车友群混,“挂羊头卖狗肉”,混了好几个月,最后被发现是伪装的保时捷,不光成了笑话,还成了行业警钟。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还是众泰后来这几年“活久见”般的经营状况。2019年开始销量暴跌,亏损账目堆得小山似的,最后负债超过200亿,银行账户连五百万都拿不出来。到了2020年,实在撑不住了,该破产重整破产重整,来了新东家也无济于事。一年才生产出几十台车,卖出的更是寥寥无几,“一年卖14台车”,说出来估计都能拿去写段子。

你以为这样的公司开的是什么苦行僧模式?恰恰相反,高管的薪酬是蹭蹭地涨,本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却一个个收入翻番。产品卖不掉、账上没钱、公司快倒闭,高管们还在分蛋糕,这种公司制度和管理,搁谁看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点像什么?就像一艘马上沉的船,船舱里水都灌到大腿了,船长和头等舱的几个头面人物,还在甲板上开香槟、庆功宴。底舱的人闹水灾,甲板上的人集体装没看见,这样的下场不凉凉才怪呢。

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有驾
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有驾
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有驾
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有驾

当然,这事也不是一天造成的。中国过去20年,市场有多大的蛋糕,大家分得有多着急。什么能挣钱,什么能火,所有公司都一窝蜂去试。这种“快钱思维”,在各行各业都能看见。有的时候是房地产,有的时候是互联网,这回轮到汽车。可“不下功夫的事,遛不了多远”,表面看着繁荣,内里全是虚火。

咱们但凡看个别国家的汽车业史,也能发现一条铁律:技术才是硬道理,创新才是真未来。你可以学,你可以借鉴,但抄到最后,谁都不傻。人家一出新款,你还得再画皮尺,时间上就慢人一步,更别说两年三年后,市场的潮流、口味变了,你手里还是早几年的那一版。

“既想享受红利,又懒得吃苦自研”,这样的生意,注定走不远。中国汽车这十年,其实变化特别大,大家都在搞新能源、智能驾驶、自动化,哪家不是拼命投资、铺研发?有本事的公司在“内卷”拼科技,没本事的只能靠换壳忽悠。到了今天,没点硬实力,别说市场,全行业都要把你当笑柄。

还有的想,当年众泰高管们风风光光,今天混成啥样?人家“老板早退、员工跑路”,剩下的高管还在高薪养尊处优。这不就成了社会对腐败、对无能管理最有力的讽刺?公司钱都快赔完了,高管还大方发奖金,这不是作妖是什么?

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有驾
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有驾

说到底,中国这几年看惯了类似的故事:靠复制、靠“擦边球”发家的,不管是众泰这样的车企,还是别的什么行当,到了行业大浪淘沙的节点,终归是被淘汰。出来混迟早要还,靠山寨走不长远,老百姓心里其实门儿清,比什么都明白。

我想问一个问题,众泰这样的公司,为啥在中国能火那么多年?其实答案很简单:前些年大家选择少、需求旺、市场乱;供需关系一紧张,用户顾不得太多,凑合能用、价钱便宜就能卖出去。可只要行业进化了,大家追求精高优,水落石出是迟早的事。只靠皮尺、拼山寨,一旦遇上新技术、新模式,马上全线败退。你看今天的新能源赛道,比亚迪、特斯拉、蔚小理哪个不是苦练硬功,哪个跟众泰一样头铁地去模仿别人?

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有驾
众泰靠山寨起家,销量曾超三十万,最后一年卖14台-有驾

再说一句,世界那么大,产业升级迟早要来。今天能山寨卖车,明天靠什么忽悠?没有自己的研发、没有技术积累,就是再会吹、会炒,也拉不动用户的胃口。以前大家图新鲜、贪便宜,买了个“保时泰”可以装穷装富;现在谁再喜欢这路子?最终还是得靠内功。

说到这儿,其实也算给后来者提个醒:别再觉得市场大就可以投机取巧了,中国的红利年代不会一直存在。过去二十年高速发展给了你机会,未来二十年拼的是扎实干货。谁只想“借来”过日子,最后都得认栽。所谓“山寨大王”,不是头衔,是笑柄;能够活下去的,只有那些敢砸钱、能创新、知变革的硬家伙。

总结一句话,*所有打短工、搞山寨的企业站起来都容易,想长久才是最难*。众泰的落幕,不是偶然,是必然。明天谁还想这样干,别怪市场不留情!别等到卖不出去一辆车,连破产公告都没人稀得看,你才后悔没早下赌注搞研发。出来混,账最终都得清,没人能跑得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