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听到“3019马力”这几个字,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脑子里立刻蹦出一台火箭而不是车?
广州车展马上要炸锅了,这仰望U9 Xtreme就像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怪兽,不带发动机的轰鸣声,却能在德国ATP测试场狂飙近500公里每小时。
别急着怀疑人生,我也是刚听说时差点以为自己眼花。
这速度,那叫一个疯——风都得绕着它走路。
想象一下,一辆没有传统引擎咆哮、靠四个轮边电机各自发力的小钢炮,竟然拼出了3000多匹马力,这事儿光用嘴巴讲谁信啊?
仰望的人干脆给这套系统起了个炫酷名字:“易四方”,每颗轮555千瓦输出叭叭响,总功率2220千瓦——别问我换算成啥意思,就是让燃油老大哥们脸色变绿那种猛劲。
你看那些工程师们可能都是披着白大褂的超级英雄,每天对着电脑和实验室比拼智慧,而我们只能远远瞻仰他们打出的“游戏秘籍”。
再来说说那个3D打印做车身的操作,是不是有点科幻片既视感?
其实不只是噱头那么简单。
前后舱关键零件钛合金3D打印出来,全身碳纤维包裹,整备重量压到2480公斤以内。
在跑车界,这已经可以算轻盈选手,否则你指望拿这么巨大的动力去赛道上撒野?
传统制造工艺现在看起来都快跟锤子敲键盘似的笨拙,要知道这些高科技背后藏的是工业生产的大革命,就隐藏在这个加速踏板下默默爆发。
纽博格林北环,那条被汽车迷奉为圣地的小路,可没那么好混。
这次U9 Xtreme用6分59秒157刷新纯电量产最快圈速,说实话,把以前那些嘲笑纯电续航焦虑的声音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顿。
中国品牌开始不玩虚的吗,不是在等别人投食,而是真刀真枪站到了世界顶尖竞技场。
不禁让我琢磨:将来赛车会不会演变成一场纯电VS燃油的新战国时代?
毕竟大家之前总觉得充能慢、续航短,现在看来,好戏才刚拉开帷幕。
不过嘛,冷静下来想想,“30台限量版”的策略也挺扎心,大部分人只能隔岸观火掏手机刷直播。
“买不起”三个字挥之不去,让人忍不住质疑这是卖梦还是秀肌肉。
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这些疯狂试验品当先锋,当年特斯拉Model S怎么蹿红市场呢?
高端超跑确实烧钱,但就是这种烧钱精神把技术门槛推向新高度。
而普通消费者更关心的是钱包友好型产品,要是全行业只盯着极致性能转悠,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岂不是成了富豪俱乐部专属?
外形设计方面倒挺接地气,虽然基调沿袭标准版,但流线造型配C字形大灯,再加放射状日间行车灯,看得出来设计师没偷懒,还很懂玩味。
一堆碳纤维尾翼、电动可调节装置,加上一双佳通定制半热熔胎撑腰(325/35 R20),这组合绝非街头耍帅小钢炮,更像是赛道上的杀手级装备。
我敢打赌,这货甩掉同级车型的时候司机脸上的表情一定精彩纷呈,有惊喜、有紧张,还有那种“一脚踩到底”的爽感。
放眼整个新能源产业,中国如今处于一种躁动期,从补贴依赖转向自主创新,新锐品牌冒头如雨后春笋。
但这种破局者少不了血汗资本与技术积累,并非人人都能复制推广。
有时候,看见这样几乎疯狂但真实存在的机器诞生,我真替幕后团队鼓掌。
他们不像明星闪耀舞台,却用坚持打造属于自己的江湖,让国产制造不仅仅停留在价格优势,也有硬核实力支撑。
聊完机械,我们不得不提提社会反应。
有位娱乐圈明星因言论被网友群嘲,他“不务正业”“丢脸家门”的口水铺天盖地,而现实中网友却天天抱怨生活无趣,对先进科技又挑三拣四。
这种现象咋解释呢?
难道我们就爱吃瓜吐槽,自家西瓜烂得跟什么似的偏偏盯邻居家的芝麻粒放大镜照亮吗?
或许公众对创新本身存有矛盾心理:羡慕便利,又怕高价复杂;期待改变,却害怕失控风险。
当看到U9 Xtreme冲破极限时,多点理解吧,这是先驱者砥砺前行的一步棋,比任何空喊口号都重要。
最后,如果你平常开惯温吞水式新能源车型,请准备好迎接11月21日广州展馆那扇逆天机器开启瞬间,它不会告诉你什么大道理,只会让你的目光牢牢锁定,然后脱口而出:“妈呀,这也太疯狂!”
未来怎样没人敢拍胸脯保证,但至少这一刻,它已经搅乱了我们的认知底线。
至于下一步,会是谁跳出来继续撬动规则呢?
咱且看且猜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