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成都车展还没开幕,气氛已经不一样了。以前豪车扎堆的展馆,今年一下子冷冷清清,看展位图就能感受到这片区域似乎突然熄火。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玛莎拉蒂这些“大牌子”,还有雷克萨斯、捷豹路虎、捷尼赛思这些曾经耀眼的二线豪华品牌,统统没了踪影。以往这些品牌都是成都车展的大拿,如今他们集体“神隐”,这场面还真是头一回见。
要说根本原因,其实不复杂。豪华品牌的日子不好过,销量持续下跌,利润缩水,地位逐渐边缘化。数据不会骗人:2025年7月,全国豪华车零售只剩17万辆,同比下降了20%,环比比上个月还少了29%。保时捷,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才21,302辆,同比下跌28%,市场份额只剩14.5%。玛莎拉蒂更惨,去年一年中国市场只卖出1,209辆,比前一年猛跌了58%。今年头五个月,玛莎拉蒂只卖出384辆,连个小众品牌都不如。
说到底,老牌的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混不下去了,不全是因为“不香了”。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势不可挡,消费者更看重智能化、电动化,一辆传统豪车想拿高售价,得先问问有没有自动驾驶、超快充电这些“新花样”。保时捷想转型也不是不努力,纯电动的Taycan上了,但销量才占品牌总销量的15%,远远达不到预期。看来不是换个电池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节奏不如新势力,多数款型还是油腻腻的老发动机,也难怪大家不买账了。
另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扎实发力,把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玩到了极致。比亚迪、长安、奇瑞、吉利这些品牌,不仅产品线铺得广,技术升级也快。都说“包馆自由”,今年成都车展的9号馆、5号馆、10号馆直接成了自主品牌专场,比去年面积还要大。长城、鸿蒙智行的展台也是大步扩充,抢尽风头。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7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64%,比去年涨了将近7个点。这速度,豪华品牌连尾灯都看不见。
对比一下现在的“新豪华”标准:四十万一辆中大型SUV,配置拉满——192线激光雷达、800伏超快充、空气悬挂、后轮转向、“冰箱、沙发、大电视”齐全。过去这些配置只在顶级豪车里见,现在成了国内家用车的标配,谁还会多花几十万去买个没有智能化的豪华品牌呢?消费者心里的衡量尺早变了——谁能跟得上时代、谁能让出行变得“科技感十足”,谁才是新的“有面儿”选项。传统豪车还在为品牌溢价苦苦挣扎,国产新能源已经从技术到价格都碾压了过去的“老前辈”。
不仅消费者变了,品牌自己也醒悟得越来越快。保时捷推出新款Taycan,雷克萨斯也开始在电动化上下真功夫。只不过,这种“亡羊补牢”的速度,还是被新势力拉开了差距。从用户需求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燃油车的维度。豪车的“发动机轰鸣”在智能座舱、自动泊车、全景天窗面前,明显有点不够看了。
把目光放宽,看成都车展这场变化其实就是整个中国车市的缩影。以前,是外资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现在,风口换了,早就成了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新势力的主场。每一个能搞出新技术、升级产品的品牌,都是台上的主角。那些转型慢、观念旧、不懂本土消费者的厂商,只能在边缘自娱自乐。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话放在如今的车市上,形容得再贴切不过。
说到车展,其实现场的气氛也变了。以前一进展馆,豪车专区最是熙熙攘攘,大家都挤着给劳斯莱斯拍照,转一圈还得在宾利的限量跑车旁边逗留半小时,现在呢?展馆这块地儿空空荡荡,倒是国产品牌“吆喝”得热热闹闹。各种智能座舱体验、“黑科技”演示轮番上阵,现场既有AI语音交互,还有全车智能控制,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场面。不单是产品吸引人,展台设计也现代感爆棚,比亚迪、长安、吉利这些品牌,把场地装扮得像“科技秀场”,让人看着就觉得不像逛车展,倒像进了什么未来工厂。
展商自己也在调整心态了。以前“保时捷之家”“宾利专馆”是高冷的象征,现在品牌负责人都在苦思冥想怎么能更接地气——要么全面升级展台互动,要么主打智能体验,甚至有的还拉来了车主直播,自带流量,希望能再博得一把“中国网友”的关注。可惜,用户不是“喝露水长大”的,谁搞创新谁才有未来,品牌名气只是“附加分”,还是得拼硬实力。
消费者观望的眼光也从“烧油”看到了“烧电”。新能源车的崛起改变了市场游戏规则,哪怕是三线城市的老百姓也知道,电车用起来实惠又智能。以前一说豪车就等同于身份,现在智能化才是真正的“炫酷属性”。能跑能玩还能听懂你说话才算高级,至于什么V6、V8发动机,已经不是讨论的重点,大家聊起车来都在比屏幕有多大、激光雷达有多少线,谁开上了高速自动驾驶。
也别觉得豪华品牌全是“坐以待毙”,他们也在发力转型,只是速度难和新势力那帮小伙子比。要说变化最明显的,还是消费者心理。国产品牌踩准了市场机会,凭着核心技术和高性价比趁势而起。不管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还是长安的智能驾驶,再看吉利的精品纯电SUV,每一款都在试图刷新大家对“豪华”的理解。现在只要一提车展,“豪华品牌”已经不是话题,反倒是“国产智能化”成了焦点,有的品牌展台连国外来参观的记者都排队体验自动泊车,有的直接在现场演示无人驾驶,气场完全逆转了。
成都车展这种地方,谁能把新科技落到实处,谁就是赢家。连现场观众都习惯了对比参数、现场上手,不像从前单纯围观豪车拍照。这个转变,其实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积累的一个“里程碑”。以前凡是有“洋气”标签的都是主角,现在自主品牌靠硬功夫把舞台抢了回来。
豪华品牌虽然局部有所回暖,比如雷克萨斯的电动化布局速度更快了,捷豹路虎也在推纯电平台,但在产品体验上还远不如中国品牌。而市场从来不等人,快一步就是领先一大步,落后一拍就被人忘到脑后。消费者想要的是“用得爽、玩得酷”,品牌要做的是“快升级、真创新”,谁能跟上节奏,谁就能赢得未来。
有个业内人士就感慨,现在中国车市的趋势,就是谁跑得快谁有份,“慢鱼”只能被“快鱼”吃掉。成都车展的主角变了,这不是偶然,而是市场逻辑的必然。以前哪一家车企没点“大牌子”根本不敢来,现在成了谁有新技术、敢创新就能抢到最佳展位。车展本是一场“大秀”,如今的主题变成了科技和智能,品牌气质从“高端”换成了“创新”。
甚至展会管理方也不得不顺应变化,调整展馆规划。以前设计豪华专区,专门留大门“迎宾”,现在这些馆空了,展位分配直接倾向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主办方也发现了,传统豪车客流下降,咨询量大减,反倒是国产新能源展台咨询排队、体验互动连连升级。这种现场感,比任何数据都能说明问题。
再来看看观众,许多年纪大的车迷,从前是冲着劳斯莱斯、宾利来的,现在都在国产展台体验自动泊车、智能语音。年轻观众就更不用说了,买车第一关心的是激光雷达多少线、电池能充多少公里,智能座舱能不能打游戏。没人再提品牌光环,大家都在讨论“新豪华”是不是省心、好玩、值得买。
品牌自信这件事,国产品牌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已经敢和世界巨头掰手腕。成都车展现场,不少自主品牌创始人亲自下场讲解技术,甚至拉着用户体验刚刚发布的新车型。产品力和话题性双双拉满,把科技秀变成了“大众节日”。以前能围观外国豪车品牌是“过节”,现在能体验国产黑科技才是最炫的风景。
老牌豪华品牌并不是彻底退出,只是失去了主导权。现在连外资品牌也俯下身子,争着和国产新势力学习,甚至主动问技术诀窍。自主品牌和新势力靠着创新和速度成了行业“领头羊”,行业话语权已经移到他们手里。
成都车展这一场变阵,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真正“改朝换代”。谁快,谁新,谁就能在市场上风光。品牌不能再靠“故事起源于欧洲小镇”来糊弄客户了,只有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流畅才能赢得口碑。那些老气横秋的豪车品牌,若还不加快步伐,只能眼睁睁看着国产品牌在科技和销量上一路高歌。
回头看现场,成都车展没有了“豪华品牌扎堆”,但科技氛围更浓,观众参与度更高,展台气质也更接地气。车市新格局已成型,市场就是这么现实。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势力,都到了拼技术、拼速度、拼体验的关键时刻。每一年车展都是一场行业“排名赛”,谁也不肯落后。
嘴上说得好,市场才是最公平的裁判,谁能把握新趋势,谁就能笑到最后。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