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

雨后柏油路反射着车灯的白晃,展厅落地窗内,一辆崭新的电动GLC安静地待命。销售顾问嘴角带笑,说:“先生,这次油电同价。”语气仿佛在说,“免费的午餐终于来了”。空气里除了新车漆的微涩味,还混杂着点小型赌局的火药味:奔驰,这家百年老银,终于在价格牌上主动认了怂。

被逼到墙角的奔驰,终于玩出了最后的王牌。“油,电,同价”,这五字看似轻巧,实则藏着过去几年,奔驰在电动赛道上的屡战屡败。展厅外夜色下的城市,与奔驰EQ系列的销售数字一样——静悄悄,也惨兮兮。

从2020年到2024年,电动车在全球领域风头无两,大厂们铺产品线的热情和政企补贴的钱一样滚烫。但奔驰的EQ车队——EQA、EQB、EQC、EQE、EQE SUV、EQS、EQS SUV、EQV,还有带“G”头衔的G580——撑起了一脉浩荡的名单。算上去可真不是小家子气,光线看似亮堂,销量却稀稀拉拉。一番辛苦备考,考场上最后发现同桌的宝马早已交卷,且分数高得扎眼,不免让人怀疑奔驰这波“押题”是不是押错了年份。

外人都说特斯拉独大、市场变冷。可细查数据,宝马i系列2024年卖了42.6万辆,奔驰EQ只挤掉22.2万辆——兵败如山倒。照奔驰CEO Ola的说法:“我们电动化砸了最多钱。”这句话要是放在电视广告里,想必会引来三分唏嘘七分好笑。钱不是没花到位,路也不是没铺够宽,但走得慢和走错路——这是两码事。

追根溯源,宝马的电动车价格普遍低于油车,而奔驰还在傲娇着“我电的就是要比油的贵”,透着股“你不买是你不懂欣赏”的洋气,结果是消费者不但没欣赏,还用脚投了票。“新科技体验=高性价比”,这逻辑宝马显然吃得透;奔驰却想着传统那套,性能变成溢价理由,却忘了在电车面前,大马力已是白菜价。

做个职业病态的推演:以前卖油车是“多一缸多一排,贵上一轮”,电动车却天然普惠,马达输出成本几近透明。想要贴背感?在电动车这边,一个鸿海马达1500美金就能端上桌,分分钟上两百多匹。奔驰还拿过去E Class的定价法琢磨电动车,结果等于拿算盘去跟Excel算账,慢半拍是真,错位才是根。

燃油大马力靠材料、结构、天生贵族感堆出来。V8、V12那是工艺、情怀与成本的物理总和。可电动马达讲的就是“一本万利”:动力随叫随到,肾上腺素免费自助。四驱布局?一前一后两个电机,软件控一下,小学生都懂的电传动原理,哪还用再为全时四驱买单?“大排量=贵”,这公式电动车直接擦了黑板——奔驰却还死守教条主义的大门,不迷茫才怪。

宝马成功,不是辜负了历史。奔驰失败,也不是天命已定。市场越复杂,越考验认知的及时更新。特别是进入了“马力贬值”新纪元,如果还不肯认输,品牌滤镜再厚也只能收获一脸尴尬。

奔驰想翻盘,终于学聪明。扛着“油电同价”大旗站出来,仿佛在说:“千万别拿以前那套标准选车,老子现在终于愿意放下身段。不愿再扮演‘榨干你口袋的德国贵族’,而是要当‘贴地飞行器普及委员会主任委员’了。”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GLC电动版正式量产要等到2026年,真实定价暂时还挂在问号上。奔驰的MM A新平台,首发CLA,入口票价还未明朗。倘若到时仍是“雷声大雨点小”,那奔驰的“油电同价”或许又成历史陈词滥调,留给汽车史写手在冷笑间加两行注释。

个人以为,奔驰这个“同价”转向,倒也不是自废武功,只是不得不跟着时代跳完最后一支舞。这一舞,上得早的——比如宝马——吃尽红利,上得晚的,得学会踩对节奏,否则就是跳广场舞抢C位,节目还没开始就被大爷大妈用“群众智慧”整理出局。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习惯了讲证据,咱也提个开放问题收尾:当“油电同价”成为行业趋势,是不是意味着品牌溢价、技术自信和价格想象力的三者博弈,终于要分出个胜负?又或者,这场电动化大潮里,最先沉没的,恰恰是那些舍不得丢掉昨日光荣的巨头们?

毕竟,汽车圈过去百年最擅长一句话:“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下一个轮回。”

你说,奔驰这口气,还能憋多久?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奔驰宣布油电同价,宝马先尝甜头,市场竞争加剧-有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