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林肯航海家,这款车着实耐人寻味。
说它平庸吧,账面数据又挺亮眼;可要说它出彩,市场表现又让人一头雾水。
五月份销售一千三百余辆,这成绩在中型 SUV 阵营里,确实难言出色。
这事儿,颇值玩味!
先剖析一下航海家,它本质如何?
简单来说,就是硬件堆料积极,定价也相对亲民。
官方指导身价三十余万起,但私下了解到,实际成交价能下探到二十万出头,最终落地大约二十五万。
这价位,直逼奥迪 Q5L 的入门版本。
在配置层面,可谓包罗万象。
全系标配全速自适应巡航与 L2 级别辅助驾驶,驰骋高速之际,这套系统确能让你省去不少功夫。
高级车款座椅选用真皮与 ALCANTARA 材质拼接,触感细腻而高级。
即使是入门车型,也不吝啬 LED 主灯组,夜间出行,倍添几分气场。
内饰质感也值得称道,双 23.6 英寸巨幅屏幕,辅以 11.1 英寸的曲面屏,科技氛围瞬间拉满。
车载系统搭载高通骁龙 8155 芯片,支持 5G 通讯,运行速度流畅,即使是观看高清视频,也能应对自如。
按常理推断,这等配置,这般价格,该当热销才对!
但真实情况是,市场反响只能说波澜不惊,甚至有些落寞。
这其中缘由,何在?
一个绕不开的核心因素,便是品牌号召力。
林肯这个厂牌,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认知度确有不足。
说白了,便是“声名”还不够响亮。
部分消费者认为,付出同样的真金白银,购入奥迪或凯迪拉克,更能满足自我价值的彰显。
于当下,有时,品牌溢价胜过配置参数。
另一潜在因素,或许是设计理念与本土需求存在偏差。
航海家的按钮式换挡,设计颇具巧思,但不少驾驶者对此并不适应。
总是觉得操作不够直觉,生怕误触。
这好比,长期使用触屏设备,骤然回归实体按键,总会觉得少了些便捷。
还有一个考量点,即 "四驱" 架构。航海家全系采用四轮驱动,乍听令人振奋,然对于多数穿梭于都市道路的使用者而言,四驱系统的实用性实属有限。而四驱的加入,又会直接作用于油耗表现。由此,航海家的能耗,较之同类的日系混动,略逊一筹。混动款百公里耗油六升有余,汽油款则需八升开外,对于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当然,配置丰富是优势,然而在特定情境下,优势也可转化为短板。航海家配置颇丰,但它的直接竞品们也绝非泛泛之辈。凯迪拉克 XT5,其终端价亦可触及二十五万区间,和航海家相差无几。奥迪 Q5L 的门槛稍高,但仰仗其深厚的市场根基,不少买家依旧愿意为其品牌买单。
再看车辆空间,航海家的车体长度逼近 4 米 9,轴距亦达到 2 米 9,乘用空间确较同级车型更胜一筹。座椅具备加热通风功能,除入门版本外均有搭载。顶配车型更配备 14 扬声器音响,这配置,堪称越级表现。
然而,疑虑也随之而来,消费者或会质疑,如此亲民的价格,怎能拥有如此奢华的配置?这如同光顾一家寻常餐馆,却尝到了远胜星级酒店的菜肴,人们自然会怀疑,店家是否在用料上动了手脚。
林肯试图借由科技配置实现差异化突围,这思路不无道理。但现实却是,对痴迷前沿智能科技的年轻群体而言,他们或许会转投国产品牌新能源座驾的怀抱。毕竟,当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配置更高,价格也更具诱惑力。而对于那些对豪华品牌有执念的消费者,又会觉得二线豪华品牌在排面上有所欠缺。
航海家入门车型选用仿皮座椅,更高级的版本则为真皮。轮毂从 19 英寸到 22 英寸不等,车尾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前脸则是矩阵式格栅,辅以 LED 光源。这些外在设计,看上去颇为前卫,但缺少独树一帜的记忆点。与其他同价位车型摆放在一处,很难让人一眼锁定。正所谓 “满眼皆是海棠红,却无一株是林黛玉。”
四月份销量更是遭遇滑铁卢,五月份虽略有起色,但与主要竞争对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销售人员坦言,前来问询的顾客不在少数,但真正拍板成交的却屈指可数。有些人顾虑配置过于复杂,后期维护成本会水涨船高;另一些人,则因为对林肯品牌认知不足而放弃。
车价已下探至部分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但消费者的固有成见却难以轻易扭转。年轻消费群体可能会更加青睐 Model Y,而经济实力更为雄厚的买家,则宁愿承担更高的溢价,购入 BBA 旗下的产品。
因此,林肯航海家便陷入此般进退维谷之境地。欲走性价比路线,品牌价值又不足以支撑;欲走豪华路线,又难以摆脱二线品牌的固有标签。“高不成低不就”,颇为令人惋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