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蔚来车电池还在!女车主替人月付千元一年多

咱们今天不聊那些“遥遥领先”的科技新词,也不谈车圈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发布会,来聊一个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有点让人拍案叫绝的“电池罗生门”。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血脉偾张,感觉脑子里的“问号”比蔚来EC6的电池容量还要多!

这不,江苏徐州的杨女士,就是个典型的“小白”。

她买的蔚来EC6,也不是自己开,是前男友买的,挂她名下,后来这前男友又背着她,把车偷偷抵押了。

卖蔚来车电池还在!女车主替人月付千元一年多-有驾

这剧情,比《红楼梦》里的“木石前盟”还纠结,比《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还令人费解。

杨女士为了赎回这车,自己又不会开车,还得拜托二手车商。

这二手车商,也算“身经百战”,知道这车是电池租赁模式,但卖车时,却像没事人一样,压根没提及“电池转租”的环节,就这么把车“寄售”了出去。

结果呢?

车是卖了,过户手续也办妥了,这电池,它居然还“赖”在杨女士的名下!

你说这事儿有多魔幻?

卖了车,钱到手了,结果每个月还得替别人掏一千多块的电池租赁费,从2024年到现在,这钱花得,比“赔了夫人又折兵”还心疼!

杨女士也是一脸茫然:“车都卖了,电池不就该跟着走了吗?谁知道还有这‘一码归一码’的说法?”这新车主,也着实是“高手”,玩起了“人间蒸发”,电话成了空号,人影儿也寻不见,杨女士只能独自“饮下”这杯替人还贷的苦酒。

这电池租赁,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车易主,电池却“情深”依旧?

咱们得先理清蔚来的这个“电池租用”模式。

简单说,就是你买车时,不买电池,而是按月租赁。

好处嘛,自然是降低了购车门槛,毕竟电池这块“硬骨头”,占了电动车成本的半壁江山。

卖蔚来车电池还在!女车主替人月付千元一年多-有驾

蔚来EC6这样的车型,电池租金根据容量不同,大约在每月七百到一千多元,再加上车身的月供,算下来,月度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但关键就在于这个“但是”!

电池它不像车漆,卖了车,它也跟着“远走高飞”。

电池它是一项独立的服务,是与蔚来关联公司——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签下的租赁契约。

所以,你卖车时,如果电池租赁协议没有跟着“转租”给新车主,那么这份契约的“权利与义务”,依然由你承担!

这就像你租了一处房产,即便将房产转卖,但与房东的租赁合同若未解除,租金照样得付,除非你与新房主办理了“租赁合同转移”的手续。

二手车商:我只管“交易”,电池?那是“下回分解”!

这事的“糟心”之处,莫过于二手车商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杨女士的描述一针见血,卖车时,车商明知是租赁电池,也清楚她是个“门外汉”,却绝口不提办理转租事宜。

这操作,堪比“引蛇出洞”,引出的是杨女士的经济困境。

那位刘姓车商,倒是说得“一嘴好委屈”,他强调卖车时明确告知了电池是租赁的,新车主(这位姓孔的先生)也确实按时缴纳了前四个月的电池费用。

他认为,或许是这位新车主遭遇了经济上的困境,才导致了后续的拖欠。

他还表示,自己与孔先生素不相识,与瓜子二手车合作,信息对接全程通过瓜子。

卖蔚来车电池还在!女车主替人月付千元一年多-有驾

言下之意,这口“黑锅”,他是不背的。

瓜子二手车那边,也给出了“交易已完成,合同内容不便透露”的回应,但会安排专人进行核查。

曾参与过杨女士车辆交易的前瓜子员工透露,他们也曾多次协调,无奈那个“人间蒸发”的新车主,就像“浮萍无根”,怎么也找不到。

最终,瓜子也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声称新车主不仅欠他们的车贷逾期,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

这桩“罗生门”,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这么说吧,杨女士无疑是这场“闹剧”中最无辜的那个。

她不懂车,卖车时也轻信了“熟人”和“专业人士”(二手车商)的说法,结果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每月一千多元的电池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绝非小数,而且还是替别人“买单”,这其中的滋味,恐怕比“哑巴吃黄连”还要苦涩。

二手车商刘先生,虽然他声称已告知电池租赁情况,但作为专业的二手车销售,面对这种涉及独立租赁协议的特殊交易,未能主动提醒买卖双方办理相关手续,这确实有失“职业操守”。

毕竟,卖车并非简单的“钱货两讫”,尤其在涉及金融和租赁服务时,流程的严谨性至关重要。

至于平台方,虽然交易已经完成,但作为连接买卖双方的“桥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有责任去规范交易流程,或至少在平台上明确提示这类特殊情况的潜在风险。

如今买家失联,平台也表示“爱莫能助”,这确实成了棘手的难题。

从“蔚来EC6”事件看电动车电池租赁的“隐忧”与“陷阱”

卖蔚来车电池还在!女车主替人月付千元一年多-有驾

这起事件,归根结底,还是暴露了电动车电池租赁模式在二手交易中的一些“盲点”与“风险”。

1.信息不对称的“鸿沟”:像杨女士这类非专业人士,对电池租赁的复杂性缺乏深入了解,容易被误导。

二手车商和平台在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方面,未能尽到足够的责任。

2.转租手续的“隐匿”:电池的转租手续,不像车辆过户那样显眼,极易被忽视。

一旦遗漏,其后果就是“替人还贷”,且不知何时是尽头。

3.二手车商的“推诿”之道:为了促成交易,部分二手车商会选择性地强调有利信息,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一旦出现问题,便会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4.失联买家的“蒸发术”:若买家恶意逃避责任,联系不上,那么问题便可能陷入“无解”的境地。

这对杨女士这样的原车主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在买卖电动车,尤其是涉及电池租赁的,该如何“避坑”?

首先,作为卖方,无论是否了解汽车,在售车前都务必弄清:我的电池租赁合同该如何处理?

是需要提前解除,还是可以进行转让?

如需转让,具体流程又是什么?

卖蔚来车电池还在!女车主替人月付千元一年多-有驾

务必与电池服务方(例如蔚来)进行确认。

切勿仅凭“车已售出”便高枕无忧,以免“后院失火”。

其次,对于二手车商而言,切勿只顾“快速成交”,必须将流程走完。

对于电池租赁这类特殊情况,务必主动向买家清晰解释,并协助完成转租手续。

这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的体现。

再者,平台方也需加强监管。

对于涉及电池租赁的交易,应有明确的提示与规范流程,甚至可以考虑提供转租的协助服务。

毕竟,平台的信誉,也建立在对用户的切实负责之上。

最后,杨女士已将买家、车商及瓜子二手车诉诸法律,9月12日即是庭审之日。

我们期待法律能为她带来公正的裁决。

此案,不仅是杨女士个人的不幸遭遇,也为所有电动车主敲响了警钟:驾驭电动车,不仅在于驾驶,更在于“洞悉”其背后的规则。

切勿让一次看似寻常的交易,演变成一场无休止的“还贷”梦魇。

此事,您持何种看法?

是否曾经历类似的境遇?

这电池租赁,究竟是何种“玄机”?

不妨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