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躺在沙发上刷新闻的时候,一条“奇瑞十年原价置换”突然蹦出来,手机差点从手里滑下去。
那一瞬间的心情说不上是惊喜还是狐疑,就像有人跟你说中彩票了,结果兑奖条上写着“兑奖请附带十年发票和你奶奶的户口本”。
原价?
十年?
这年头还有人信天上掉馅饼?
我脑子里先响起“别上当”的警铃,然后忍不住点开细则,果然,热闹全在细节里。
裸车价能抵,表面上像是车企给老车主点甜头,后头藏着的那些小字儿,才真是让人一口气差点没喘匀。
购置税、保险全都不算,十年前交的那一万多块,直接变成了空气。
十年里,保养还得老老实实往4S店跑。
一次小保,外头三百出头,4S店得五百多,十年下来,都能攒出半辆五菱宏光。
你要说这不是套路,那真是我太单纯。
说起套路,想起我那“老李”同事,简直能拍成短剧。
他七年前买了台瑞虎,去年想换比亚迪,结果被4S店一句“你不在体系内保养,置换作废”堵得死死的。
这种时候,人脸上写满了“人间清醒”,嘴上还得强装镇定,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买奇瑞。
提车那天,老李的表情,就像刚从牙医椅子上下来,还没回过神。
有些事,只有真碰上了才体会到那种“被安排明明白白”的尴尬。
我掰着手指头算了下账:现在我那台艾瑞泽5,二手能出两万五。
奇瑞说原价置换能抵五万九,看着多赚三万四。
可十年多掏两万保养钱,再加上购置税白交,最后真正到手的也就是几千块。
问题是,这几千块换来的,是十年只能在一个圈子里打转,新车出得再丑也得忍着继续开。
车圈这点事,说白了跟运营商合约机、健身房年卡一个道理。
表面上是福利,实则是提前给你下套。
你以为自己成了“铁杆车主”,实际上只是被提前套牢。
十年后,新能源、智能驾驶都不知变成啥样,谁还稀罕你那点“原价”置换资格?
你敢说等到那天,你那辆老古董还能排上队?
车企算盘打得比谁都清楚,十年承诺,能走到底的没几个。
细想想,这些年,车企对老车主的套路,简直比球场上的战术还复杂。
你以为是“兜底”,其实是“锁喉”;你以为是“猛虎”,其实是“温水煮青蛙”。
市场竞争激烈,大家都怕客户流失。
可办法这么“狠”,难怪一堆老车主转身就去二手市场。
说到底,大家要的不是一纸合同上的数字,而是真正的选择权。
成年人嘛,最怕的就是被当成傻子安排。
网上热闹得很,评论区比新闻还精彩。
有人说:“十年能不变心的,直接颁发年度忠诚大奖。”
有人调侃:“这不是福利,是提前收割你未来十年的忠心。”
还有人把自己被坑的经历一条条列出来,仿佛在比谁更惨。
说实话,看得我都乐了。
哪有什么绝对的赢家?
不过是有人选了省心,有人换了自由。
有意思的是,这种捆绑销售的套路,体坛也常见。
想起前几年有球星签了“终身合同”,签的时候拍胸脯、合影留念,几年后真想换东家,合同细则一条条拦着,想挣脱都难。
你说是忠诚还是被动?
看台上的观众乐呵着,台下的球员和车主,心里都明白,这买卖不全是自愿。
说到底,车未必会坏,先坏的是选择的自由。
老车主最怕的,从来不是车子本身,而是发现自己走着走着,退路全被堵死了。
你想换车、想体验新品牌,结果发现,十年前的那张“原价置换券”早已变成了紧箍咒。
别说有多少人真能用上,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被动忠诚的“人质”。
那天我把车挂到二手市场,心里还挺轻松。
有人问我图啥?
我说,成年人最大的奢侈,是能自己做主。
哪怕少赚几千块,至少不用被人牵着鼻子走。
说回奇瑞,棋下得够大,但下得也够阴,老车主的退路,悄悄被堵得死死的。
评论区交给你们,谁还没遇到过点“假福利”?
你是选择跟着套路走,还是直接翻身做主?
说不定哪天新能源又来个新花样,原价置换还不如一场二手车拍卖来得痛快。
你怎么看?
来,聊聊你被车企“安排”的奇葩遭遇——看看到底谁才是最后的大赢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