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最近出了一件挺让人头大的事。要知道,现在买新能源车,大家都看重那一套智能车机系统,开车就得用导航,语音助手也不能少,远程控制空调啥的更是标配。结果哪吒车主突然发现:车开着,导航靠不住了,语音助手一句话都不搭理,连空调远程启动都成了摆设,只好掏出 NFC 钥匙来解锁。
这事可不是手机信号没了,也不是车子偷偷升级了系统,原因很直接——哪吒汽车的车机彻底断网了。断网这消息不是哪吒官方自己通知的,而是一个叫“联想懂的”的流量服务商直接放出来,说哪吒汽车几个月没给钱,干脆把车机服务统统掐了。车主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今天还能用,第二天就跟傻了似的,啥智能功能都没了。
这操作说实话,挺让人瞠目结舌的。你说断网就断网,连个招呼都不打。而哪吒母公司合众汽车跳出来发了声明,说“联想懂的”是单方面停服务,还表示要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不过车主们根本等不及官方怎么回应。流量没了一天,就有解决办法:那个“联想懂的”自己上线了个小程序,用户只要用车架号绑定一下,就能自己买流量。
流量套餐也不贵,基础流量每月 5.9 块钱,高级流量 19.9 块钱,还能直接买 199 元一年的。买完之后,车机立马恢复联网,导航和语音助手统统能用。等于车主不用经过哪吒,自己就可以跟服务商续流量。这事儿挺少见的,谁家买车不是跟车企打交道,哪有跟流量服务商搞独立续费的?
这么看起来,好像一个月几块钱没啥大不了,但架不住人多啊。哪吒 46 万车主,每个月要花掉差不多 250 万搞流量,一年下来就是 3000 万。关键是,哪吒母公司现在账面上只剩 1500 万现金,还欠着 51 亿的债。光是这个流量费,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家底全掏空了。
其实哪吒并不是第一个被流量费拖垮的车企。现在搞智能化,大家都得给车主送流量。特斯拉入门级就送一个月,之后要自己交钱;比亚迪、零跑这种主流品牌一般是送两到四年,每个月三五个G流量;蔚来、极氪高端品牌更狠,直接承诺终身免费送娱乐流量。
但别误会,“终身免费”其实没那么好康,钱还是得车企掏,等于背负了一笔运营成本。浙江一家车企前产品经理说了,流量服务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可车主已经习惯了白拿。合同一签,免费一承诺,要临时变卦,维权和舆论引发的麻烦比流量钱还要大。
而且购车合同里其实早就写了“车联网服务按运营需要调整或暂停”,这个法条给车企留了后路,可一旦真调整,就会被车主喷得满头包。比如上个月吉利汽车,改了部分车型免费流量范围,投诉都能堵爆售后,最后只能说是“文字出错”,赶紧改回去。这说明车企也想收缩开支,但只要触碰车主底线,品牌信誉压根就保不住。
哪吒这次断网事件能闹这么大,不光是流量没了,更是车企在服务链上出了问题。联想懂的跟哪吒都没商量,直接给车主出了解决方案,哪吒根本管不住自己的车联网,不只是钱的事,更是管理系统出了大漏洞。今天连导航和远程空调这种最基本的服务都保障不了,说好的智能化瞬间就成了负担,车主信任还怎么维持?
这种尴尬局面,其实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前些年,大家都想靠智能化抢市场,车机一上线,导航、语音助手、远程控制说得天花乱坠,终身免费流量成了标配。可流量服务不是不要钱的,服务器、带宽、技术支持都得买单。车企背着六七十万用户,年年都有几千万支出。
看着高端品牌蔚来、极氪嘴上说终身免费,背后其实各种限制条款,3G流量之后可就得自掏腰包了。而主流品牌呢,流量一到期就让车主自己买,便宜的一年 200 到 300 块钱,贵的直接按流量卖。入门级车企就干脆不管,直接跟车主撇清关系。
这波断网风波也给整个行业敲了警钟。大家都明白,服务不能只靠合同,“终身免费”变成空头支票,车主心里早晚会有想法。但车企还没找到新的盈利模式,服务成本就像无底洞。真到哪天交不起流量费了,智能车机说断就断,车主最先倒霉,品牌还得陪着受伤。
其实,新能源车现在卖得越多,压力也越大。买车时,智能车机是刚需,谁家宣传不到位都没人搭理。可等到全行业都拼免费流量,最后就变成了比谁“扛得久”。一旦资金链断,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智能服务。哪吒这回踩雷,以后可能就是下一个排队等着的车企。
更值得注意的是,车联网服务现在已经成了新能源车的标配。从导航到APP远程调整车辆状况,甚至维护系统升级,都离不开联网。服务一断,车主直接掉进坑里,安全感和便利性瞬间消失。遇到这种情况,给车主的是惊吓,给车企的则是品牌危机。
还有一点,很多车企自己没能力做车联网,只能外包给流量服务商。而服务商一旦觉得钱不好收,随时就能切断服务。没有自己掌控后台,品牌说白了就成了“空中楼阁”。一旦被外包服务商卡死命门,连给车主沟通的时间都没有,再牛的智能化也只能看天吃饭。
把事情说白了,哪吒这次出问题,从根本上还是钱的事。账面现金本就紧张,还欠着天量债务,服务费又压不下来,最后只能看着流量被掐断,车主被乱“断粮”。其他车企也不敢掉以轻心,每天都得给流量费做预算,怕哪天真的扛不住。
从行业角度看,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发展推动了市场,但也逼着车企承担越来越多的服务支出。以前买车交完钱就能高枕无忧,现在却发现“终身免费”只是个营销口号。实际用起来,钱一天都没少花。
真要长远看,车企与流量服务商的合作关系得重新梳理,否则只要资金链出现问题,受损的不只是智能服务,还有品牌信任。同时,购车合同也不能只写免责条款,得明确服务内容和调整规则,让车主心里有底,不至于像哪吒车主一样,连预警都收不到。
在这场流量费风波中,哪吒车主被动断网,品牌直接“失控”,流量服务商一手掐断、一手做生意,整个车联网生态暴露出结构性矛盾。车企要想保住智能化的牌面,不仅要算好每一笔运营账,还得加强自身掌控能力,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关于终身免费流量这个承诺,车企如果撑不住,就别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智能服务不是白来的,大家都得面对现实,别再把帐算错,坑苦了自己,也坑了用户。以后谁还能相信终身免费?谁还能安心买智能车?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所有人都在往前冲,可流量断网的警钟已经敲响。牌面再大,也得有底气跟上,不然聪明反被聪明误。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