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可能不少人都听说了,就是东风日产那位挺有名的负责人周锋,他升官了,当上了东风汽车集团的副总经理,还进了党委常委。
按咱们老百姓的理解,这升了集团大领导,那肯定是要到集团总部去上班,管更大的摊子了。
可奇怪就奇怪在这儿,他的职务名单里,还保留着一个“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的头衔。
这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高升了怎么还兼着原来子公司的具体职务?
这到底是咋回事?
是集团里没人用了,还是说这背后有啥咱们不知道的门道?
其实啊,这事儿要是掰开了揉碎了看,就能看明白现在这些合资车企,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多大的变革,以及他们为了活下去,正在做什么样的努力。
咱们得先明白一个大背景,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样子了。
那会儿,谁家要是能开上一辆合资品牌的车,比如日产、大众、丰田,那可是相当有面子的事。
那时候是外方出技术、出品牌,咱们中方出市场、出生产线,大家一起赚钱,但话语权,说白了还是在外方手里。
可是现在呢?
风向全变了。
随着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像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国产品牌,不仅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在设计和智能化体验上,更是把消费者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这就让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被挤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紧巴。
东风日产,作为日产在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合资公司,自然是首当其冲,感受到的寒意最深。
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人事变动就显得格外重要。
周锋这个人,在东风日产干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最了解前线战况的指挥官。
就在不久前,他刚刚带领团队推出了东风日产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款重要产品——N7,而且一上市就卖得不错,成了合资品牌里少有的新能源爆款。
你想想,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你好不容易有一个打了胜仗、熟悉地形、了解对手的将军,你会把他立刻调到后方去吗?
肯定不会。
所以,让周锋升任集团副总,同时还继续兼任东风日产的副总,这个安排就非常高明了。
这就像打仗,一方面给他更高的军衔,让他能调动集团层面更多的资源,比如资金、技术、人才,来支援前线;另一方面,又让他继续留在最重要的战场上亲自指挥,确保这块最关键的阵地不能丢。
这说明,无论是中方股东东风,还是日方股东日产,都清醒地认识到,东风日产的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日产在华事业的生死存亡,这步棋,绝对不能走错。
这个人事安排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那就是东风和日产这对合作了二十多年的老伙伴,彼此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以前我们说合资,是“合在一起投资”,大家是生意伙伴。
但现在,周锋在公开演讲里反复说,双方要做到了“合心合力”。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在燃油车时代,我们是学生,虚心向国外的老师傅学习怎么造车。
但是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时代,情况反过来了。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成了创新的策源地。
中国的消费者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要求,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都高;中国的供应链反应速度,可以让一款新车从设计到上市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这时候,以前的“老师傅”们发现,自己好像有点跟不上节奏了,反而需要向中国的“学生”学习,学习怎么快速响应市场,怎么做出让年轻人喜欢的产品。
所以,我们看到东风和日产之间的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据说累计互派了超过四千五百人次。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培训了,而是深度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融合,双方都明白,只有真正拧成一股绳,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活下来。
这种“合心合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们现在力推的“Glocal模式”。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洋气,拆开看就是Global(全球)和Local(本地)的结合,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全球技术,本地决策”。
过去,一款车怎么设计、用什么技术,基本都是日产全球总部说了算,拿到中国来最多就是根据法规改一改,或者把后排空间加长一点。
但现在不一样了,“Glocal模式”下,权力更多地交给了中国团队。
由最了解中国市场的本地团队来决定,我们要为中国消费者开发一款什么样的车。
前面提到的那款卖得很好的N7,就是这个模式下最成功的产物。
为什么它能火?
因为它身上有很多特别“中国化”的设计,比如那个号称能让人像躺在云彩上的零重力座椅,还有能防止家人坐车晕车的黑科技。
这些功能,可能一个远在日本的设计师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但对于每天都要面对复杂路况、注重家庭出行的中国用户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痛点。
N7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把权力交给离市场最近的人,让他们放手去干,是完全正确的。
尝到了甜头的东风日产,接下来的动作就更大了。
他们准备在今年第四季度一口气推出三款重磅新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搭载了华为鸿蒙座舱的新一代天籁。
天籁是什么车?
那是日产最经典、最核心的轿车产品之一,是品牌的门面。
现在,他们愿意把这款车的“灵魂”——也就是车机智能系统,交给华为来做。
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日产的管理层想得非常明白,在汽车智能化这个赛道上,自己从零开始追赶已经来不及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和中国最顶尖的科技公司合作,强强联合。
这不仅是对华为技术的认可,更是对整个中国科技实力的一种肯定。
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合资汽车,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外国的品牌,中国的内核”这种组合。
更长远的规划是,周锋在演讲中提到,东风日产未来要坚定地推动“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
这句话信息量巨大。
它的意思是,未来由东风日产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这些新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在经过市场验证之后,还要返销到全球其他国家去。
这就意味着,合资公司的角色彻底变了。
过去,我们是用中国的市场来换取国外的技术;而未来,我们将用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方案,去赋能一个全球品牌,然后一起走向世界,让全球消费者都能体验到由中国主导设计的好车。
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从一个学习者、追赶者,真正成长为全球舞台上的一个引领者的缩影,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