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起交通变革!电动车闯红灯撞车不在免赔,新规全面解读

202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引发热议:一名电动车驾驶人因逆行与机动车相撞,导致机动车驾驶人身受重伤。

法院判决电动车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打破了以往“机动车全赔”的惯例。 这一判决背后,是民法典第1165条和最高法典型案例对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重新定位,过错方担责,而非“谁弱谁有理”。

11月15日起交通变革!电动车闯红灯撞车不在免赔,新规全面解读-有驾

责任认定:过错原则成为核心标准

新规明确,10类常见事故场景的责任划分将以过错为核心依据。 例如,转弯未让直行、加塞、逆行等行为直接判定全责;行人闯红灯或翻越护栏导致事故,机动车一方无需承担“无责赔偿”;高速公路上低于最低限速50%的“龟速车”需负主要责任。

对于“开门杀”事故,最高法典型案例指出,驾驶人和乘客同属“机动车一方”,保险公司需在交强险和商业险范围内先行赔付,再根据双方过错比例追责。 这一规则强化了司乘双方的共同安全责任。

11月15日起交通变革!电动车闯红灯撞车不在免赔,新规全面解读-有驾

电动车管理:合规骑行成为硬性要求

2025年11月起,五类电动车被禁止上路:超期未淘汰的老国标车、无牌车、非法改装车、超期服役老旧车及未过户的二手电动车。 新国标车需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且具备3C认证,时速限制在25公里/小时以内,并配备防篡改设计。

各地同步推行“以旧换新”补贴,鼓励车主淘汰不合规车辆。 对于外卖、快递等行业,合规车辆可申请专用通行标识,但需严格遵循载人规则(如电动自行车仅可载1名12岁以下儿童)和行驶车道限制。

交通标志与事故处理升级

11月实施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系列国标,将标志适用范围从“机动车”扩展至“车辆”,明确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路权划分。 新增的“换道线”和“交通事故管理区”标志,为驾驶人提供更清晰的通行指引。

在事故处理方面,无人员伤亡且损失低于5000元的事故可通过“交管12123”APP线上定责,5分钟内完成取证;高速事故拨打12122即可启动清障、定损、理赔联动服务。 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通过政务平台线上申请调解,7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

11月15日起交通变革!电动车闯红灯撞车不在免赔,新规全面解读-有驾

监管与处罚:精细化执法覆盖全场景

多地通过新增电子监控强化执法。 例如永吉县岔路河镇自11月15日起启用28处抓拍设备,对违停、闯红灯、不系安全带等行为自动记录; 海口市调整南海大道与华庭路路口交通组织,取消左转功能并设置绕行路线。

扣分规则同步优化:高速超速10%以内不扣分,20%以内仅罚款;遮挡车牌、准驾不符等行为扣分提高至9分,后排不系安全带也将罚款。 此外,70岁以上驾驶人须通过“三力测试”方可续驾,大中型客货车驾驶年龄上限放宽至63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