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砸了燃油车饭碗,车企被迫降价,修理厂没活干

你有没有看过那种老派的侦探片?一个小镇,风平浪静了几十年,突然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紧接着,镇上德高望重的首富,那个曾经说一不二的大家长,突然就“不行了”。生意一落千丈,声望也摇摇欲坠。

这时候,镇上的人不干了。他们不查真相,不问缘由,而是不约而同地指着那个新来的家伙,唾沫星子横飞:“就是他!他是个扫把星!是个垃圾!”

你品,你仔细品。这场景,是不是跟今天咱们聊的这事儿,一模一样?

电车砸了燃油车饭碗,车企被迫降价,修理厂没活干-有驾

那个被千夫所指的“陌生人”,就是新能源车。而那个奄奄一息的“老首富”,就是曾经躺着赚钱的燃油车帝国。

所以,当有人在你耳边咬牙切齿地说“新能源车就是工业垃圾”时,你先别急着信。这背后,藏着的不是技术分析,而是一场“凶案”的调查线索。

这案子里的第一个“嫌疑人”,就是那些老牌车企。

你还记得五六年前买车的光景吗?去 4S 店里,销售爱搭不理,那热门车型,不加个万儿八千的,让你等半年都算客气。

电车砸了燃油车饭碗,车企被迫降价,修理厂没活干-有驾

那时候的车价,坚挺得跟块石头似的。

现在呢?你再去看看。

别说加价了,人家恨不得给你打个骨折。豪华品牌的价格,一刀一刀地往下砍,奥迪、宝马探到十几万区间的传闻都出来了。销售比你还热情,端茶倒水,就差给你捏脚了。

是谁干的?是那个“陌生人”来了。它用一套完全不讲武德的打法,把整个牌桌都给掀了。

你想想,你辛辛苦苦经营百年的赌场,突然来了个小子,不按你的规矩玩,还把你的客人都带走了。你的利润暴跌,工厂关门,你能不骂他吗?骂他是“垃圾”,都算是客气的。

电车砸了燃油车饭碗,车企被迫降价,修理厂没活干-有驾

这背后的逻辑,根本就不是车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我的钱去哪儿了”的血泪控诉。

光是车企还不够,案情没那么简单。你得看看那些围着“老首富”吃饭的人。

第二拨“嫌疑人”,就是那些传统的汽车配件厂。

一辆纯电车,没了发动机,没了变速箱,这两个燃油车身上最精密、最值钱的大宝贝,直接没了。

这就好比你是个顶级的马鞍工匠,做了几十年最好的马鞍,突然有一天,所有人都开始开汽车了。你的手艺再好,又有什么用?

博世、采埃孚,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坊间流传他们裁员的消息,一波接一波。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时代这阵风,换方向了。

电车砸了燃油车饭碗,车企被迫降价,修理厂没活干-有驾

他们能不恨吗?他们手里的金饭碗,被那个“新来的”一脚踹翻在地,连带着一地的米粒都摔碎了。

当你的饭碗被砸了,你不会关心新饭碗是金是银,你只会恨那个砸碗的人。

案情到这里,就更清晰了。利益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发出哀嚎。

接下来,是那些遍布街角的汽车修理店。

以前,修车师傅一听声音,就知道你车哪儿出毛病了。换个机油,清个积碳,大修一下发动机,那都是手艺,是活儿,是钱。

现在,你开一辆电车进去,师傅把前盖一掀,直接傻眼。一堆看不懂的线束,一块块黑色的盒子。他那套“望闻问切”的本事,瞬间失灵。

修不了,怎么修?连保养都从“换三滤”变成了“检查电池”。

一个靠给人治感冒发烧的诊所,突然发现街坊邻居都不得感冒了。你说,这诊所的医生会不会到处说“现在的人身体素质太差,容易得别的怪病”?

电车砸了燃油车饭碗,车企被迫降价,修理厂没活干-有驾

他不是在诅咒你,他是在恐惧自己的失业。所以,他们嘴里的“电车容易坏,修起来贵死人”,有几分是客观,几分是求生欲?

咱们的调查还没完,还有一群人,他们的反应更直接。

就是那些燃油车的销售网点,那些 4S 店。

眼瞅着隔壁新开的电车商场人来人往,跟赶集似的。再看看自己店里,冷清得能听见苍蝇飞。

车卖不出去,库存堆积如山,厂家任务压得喘不过气。前几天还看新闻,我们这儿最大的奔驰 4S 店,门头一换,改卖问界了。

这叫什么?这就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但那些没来得及转型的,或者还抱着一丝幻想的,他们能怎么办?

只能在网上,在朋友圈,在酒桌上,把那个抢走他生意的“陌生人”骂得一文不值。

他们不是在憎恨一辆车,他们是在憎恨那个杀死了自己过去的凶手。

你看,从车企巨头,到配件供应商,再到街边修理铺,最后到 4S 店的销售。一条完整的“仇恨链”就形成了。

他们有动机,有理由,也有渠道去散播“工业垃圾”这个论调。于是,一场舆论的“围剿”就开始了。

网上只要是电车出了点事,哪怕是轮胎没气了,都能上个热门,评论区里一堆“看吧,我早说了”。而油车自燃的视频,却常常无人问津。

甚至有人买了新电车,开开心心发个视频,评论区却全是“祝你好运”“小心一键火化”这种恶毒的诅z咒。

说真的,这正常吗?这根本不是消费者该有的心态。这背后,是资本的博弈,是饭碗的战争,是铺天盖地的水军在搅动浑水。

电车砸了燃油车饭碗,车企被迫降价,修理厂没活干-有驾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新能源车是“工业垃圾”,你可以笑一笑。

因为你知道,这根本不是一场关于技术优劣的辩论。

这只是一曲旧时代的挽歌,是那些被浪潮拍在沙滩上的人,发出的最后一声不甘的怒吼。

发展电驱,是无法逆转的阳谋。就像当年马车夫咒骂第一辆汽车一样,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路边的咒骂而停下。

这个局,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马车夫,面对滚滚而来的汽车洪流,你会选择拿起鞭子战斗,还是学会拧方向盘?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