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实验室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奇瑞全球开源计划再布局

开阳实验室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奇瑞全球开源计划再布局

开阳实验室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奇瑞全球开源计划再布局-有驾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但真正能打破技术封锁的钥匙,可能藏在这次合作里。”开阳实验室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近日在芜湖完成签约,奇瑞全球开源计划首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落地。这场横跨科研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或将改写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规则。

“拆墙”行动:顶级高校+车企能玩出什么花样?

这次合作玩真的南洋理工在新能源、AI领域有超过200项专利储备,而奇瑞直接亮出混动核心技术接口协议,双方共享设备、专利甚至研发风险。根据协议,失败责任由奇瑞承担,成功则开放共享。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操作,瞄准的是更远大的目标:构建全球汽车创新共同体。

实验室首批交接的混动核心部件,已进入南洋理工的测试车间。未来三年,双方要在电池寿命、轻量化材料、智能驾驶算法三个方向攻坚。值得关注的是,奇瑞同步启动百万奖教金和校企双导师计划,直接把人才培养嵌进技术研发链条。

开源计划2.0:中国方案如何影响世界规则?

奇瑞的全球开源计划正在构建新范式:

  • 技术共享:59所高校(含6所C9院校)接入核心专利池

  • 设备众筹:向合作机构捐赠关键实验设备

  • 风险共担:企业兜底80%的研发试错成本

这种“技术种田”模式初见成效。开阳实验室已孵化出12项行业领先成果,其中3项技术被纳入国际标准草案。南洋理工副校长蓝钦扬直言:“我们看中的不仅是技术转化效率,更是中国车企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的野心。”

芜湖试验场:小城市如何撬动大产业?

芜湖市政府这次下血本市委书记挂帅项目专班,配套政策从土地审批到人才落户全线绿灯。当地汽车产业链的78家配套企业,已收到技术升级需求清单。这种“实验室-政府-产业链”的联动打法,可能催生新能源汽车界的“芜湖模式”。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算过一笔账:开源计划实施以来,研发成本下降37%,但成果转化率提升2.6倍。这种反直觉的数据背后,藏着中国车企突围的关键密码:用开放生态对抗技术壁垒。

暗流涌动:全球车企正在抄作业?

有消息称,某德系车企已派团队赴新加坡“取经”。开阳实验室的合作名单上,还有3所国际TOP50高校在排队签约。这场产学研变革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比预期来得更猛。

根据当前形势分析,奇瑞的“技术共产”模式若能持续造血,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路径或将跳出传统代工套路,转而向生态输出要话语权。这场始于实验室的合作,最终掀起的可能是整个产业的星辰大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