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悟了!东风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三大品牌,首月销量超2.6万

2025年6月26日,东风汽车集团甩出一张"王炸":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将风神、奕派、纳米三大自主品牌"打包"塞进新公司,覆盖研发、制造到销售的全链条。

仅仅5天后,新公司首份成绩单引爆市场,6月交付26,089辆,同比暴涨76.3%,上半年累计11.07万辆,增幅43.7%。

终于悟了!东风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三大品牌,首月销量超2.6万-有驾

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东风"彻底悟了"的标志:放弃修修补补,用独立作战单元迎战新能源深水区。

改革动因

东风此次改革的紧迫性,来自市场压力。 2025年1-5月,东风集团累计销量84.66万辆,同比下滑18.8%,合资板块东风日产、东风本田持续走低。

长安深蓝6月销量逼近3万辆,高调自称"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

东风三大品牌此前单月销量总和不足2万台,没有一款车月销超5000辆。

终于悟了!东风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三大品牌,首月销量超2.6万-有驾

组织重构

新公司核心高管名单透露关键信号:岚图汽车原CTO、东风技术中心副主任汪俊君出任总经理。 这位清华博士曾主导研发热效率41.07%的马赫发动机,是东风技术体系标杆人物。

与他搭档的团队清一色来自研发和制造体系,三大品牌原营销负责人全部"消失"。

东风乘用车研发团队将从集团研发总院剥离,整体并入奕派科技,实现技术决策权下放。

新团队立下"用户、高效、共战、结果"四大铁律,要求"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终于悟了!东风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三大品牌,首月销量超2.6万-有驾

首战数据

尽管新公司以"奕派"命名,但销量支柱仍是风神。 5月数据显示:风神销量8166辆(占三大品牌44%),奕派4120辆,纳米4553辆。

6月虽未公布分品牌数据,但业内推测风神占比仍超40%,其主力车型L7插混版在三四线城市表现稳健。

奕派品牌两款车型面临尴尬:eπ007今年5月销量仅1357辆,eπ008为2763辆,与去年eπ007上市时"15小时订单破万"的高光相去甚远。

质量问题更拖累口碑:车机黑屏、续航虚标,尤其是"红色卡钳变卡钳罩"的虚假宣传事件,让品牌信誉受损。

华为合作落地成都,复制问界路径?

终于悟了!东风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三大品牌,首月销量超2.6万-有驾

奕派科技的另一张底牌是与华为的深度绑定。 2025年1月双方签署协议后,4月即在成都成立东风乘用车科技公司,由神龙工厂生产合作车型。

知情人士透露,首款华为合作车将搭载鸿蒙座舱和ADS智驾系统,主攻20万元级市场,销售渠道融合东风网络与华为零售体系。

这种"华为技术+央企制造"的组合,被视作复制问界模式的尝试。

行业趋势

东风并非孤例。 同期吉利将极氪与领克整合,广汽成立自主营销本部,上汽组建"大乘用车"业务群。

央企改革的核心逻辑一致:打破层级束缚,以扁平化管理应对市场变化。

终于悟了!东风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三大品牌,首月销量超2.6万-有驾

正如东风董事长杨青所言:"要守土有责,让成败责任闭环"。

百万目标压力下的生死时速

2025年东风新能源销量目标100万辆,前5个月自主新能源主力(风神+奕派+纳米)仅交付8.1万辆。

岚图虽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依赖单一车型梦想家,在MPV市场面临腾势D9挤压。

消费降级趋势更添变数:2025年前5月,10万以下车型销量暴涨51%,30万以上市场负增长,奕派主攻的15-25万区间已成红海。

口碑修复

终于悟了!东风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三大品牌,首月销量超2.6万-有驾

2024年,eπ007因"选装红色卡钳实为卡钳罩"遭车主集体投诉,后续智驾功能未兑现、降价背刺等问题持续发酵。

车质网数据显示,该车型投诉集中在车机黑屏、语音故障等基础体验缺陷。

新管理团队上任后,将质量管控列为优先级,内部推行"结果导向"考核,试图扭转"重营销轻交付"的顽疾。

奕派科技首月战绩的背后,是东风在新能源转型深水区的背水一战。 当技术派掌权、研发资源倾斜、华为技术加持的三重变量注入,这场改革已不仅是资源整合,更关乎这家老牌央企能否真正跑通市场化机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