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章男警告:转向纯电动汽车的未来将导致失业,这话有哪些深意
老司机我开车快二十年了,从最早的夏利、奥拓,到后来的捷达、桑塔纳,再到如今满大街的新能源车,这车轮子转得,真是一年一个样。前两天,一条新闻让我这个老司机都坐不住了——丰田章男,这位全球第一大车企的掌门人,竟然公开警告:全面转向纯电动汽车,未来会导致大规模失业!这话一出,可真是炸了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哟,这是巨头要搞垄断,害怕竞争,开始“卖惨”了? 但老司机我掐着烟想了想,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这背后,真就是一句简单的“危言耸听”吗?还是说,这声警告,像极了当年诺基亚高管看着满地智能机时,那句“我们没做错什么”的无奈叹息?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声警告背后的“深意”。
首先,咱们得承认,丰田章男说的“失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地震。 想想看,一辆传统燃油车,从发动机、变速箱、油箱、排气系统,到复杂的机械结构,背后是多少条产业链?多少个零部件供应商?多少个熟练的技术工人?老司机我认识一个在长春给丰田配套厂做变速箱齿轮的老哥,干了快二十年,那手艺,闭着眼都能摸出零件的公差。可一旦全面转向纯电,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系统成了核心,那些精密的齿轮、复杂的传动轴,瞬间就成了“古董”。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这是对整个汽车工业生态的“降维打击”。 网上有个段子说得挺扎心:“燃油车有上万个零件,电动车就三个:电池、电机、电控。以后汽修厂师傅的扳手,怕是只能用来开啤酒了。”虽然夸张,但道理不假。如果日本的汽车产业链跟不上这波电动化浪潮,别说550万岗位,腰斩都有可能。 丰田章男这话,首先是对日本国内政治和经济现实的“哭诉”,是想让政府看清转型的代价,别一刀切地搞“禁燃令”,给传统产业链一个喘息和转型的机会。
其次,这声警告,也暴露了丰田这家“大象”转身的艰难与矛盾。 说句公道话,丰田的质量,那真是“开不坏”的代名词。老司机我开过朋友的二手普拉多,跑了三十万公里,除了换机油,几乎没大修过,那叫一个皮实。可问题是,时代变了。当年的诺基亚,也是靠着“砸核桃”的质量称霸功能机时代,结果呢?智能手机时代来了,你质量再好,不能上网、不能装APP,照样被年轻人抛弃。 现在的丰田,不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吗?看看咱们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2024年9月,丰田销量下滑9.2%,本田更是惨到下滑42.9%!为什么?因为国产新能源车太能打了! 比亚迪秦L,综合油耗2.9L/百公里,你丰田哪款混动敢这么叫板?更别说智能化、大屏幕、语音控制这些,人家新势力一上来就是“智能终端”的思维,而丰田的车机,有时候连个CarPlay都连得费劲。这不是质量的问题,这是产品逻辑的代差。 丰田不是没搞电动车,bZ3、bZ4X这些车也出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很多是“油改电”或者和比亚迪“借腹生子”,缺乏灵魂。老司机我试驾过bZ4X,底盘调校还是丰田那味儿,稳,但开起来就是缺了点“电车的爽快感”,加速不跟脚,动能回收调得跟脚刹似的,让人不适应。 这说明什么?说明丰田的工程师文化,可能已经成了创新的“枷锁”,他们太擅长把燃油车做到极致,反而对全新的电动化、智能化生态,有点“水土不服”。
最后,这声警告,其实也是在为丰田的“多元化”技术路线辩护。 丰田押宝氢燃料电池,搞出了Mirai,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押错科技树”。毕竟,全世界都在搞纯电,充电桩遍地开花,你搞氢,加氢站稀少,成本高昂,怎么看都像“非主流”。但老司机我觉得,丰田这么做,未必是“顽固”,而是一种“战略备份”。能源的未来,真的只有纯电一条路吗? 氢能、甲醇、甚至更高效的混动技术,未来会不会有突破?谁也不敢打包票。丰田章男说失业,深层意思可能是:别逼我们只走一条路,让我们多条腿走路,给不同的技术路线留点活路。这就像老司机我开车,市区用纯电省油,跑长途还是得靠油车踏实,未来理想的车,说不定就是“混着来”。
所以你看,丰田章男这声警告,表面是“诉苦”,实则包藏着对产业变革的恐惧、对自身转型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技术路线话语权的争夺。时代抛弃你,真的不会打一声招呼。 但问题是,当变革的浪潮来临时,是像诺基亚一样固守“质量”的堡垒,最终被时代淹没,还是像一些中国车企一样,哪怕“糙快猛”,也要先冲进新赛道?这不仅是丰田的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身处变革中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