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又召回了,这次动静还挺大,涉及小米、丰田、斯巴鲁,光小米一家公司就超过11万辆车得回厂“复查”,一时间让不少车主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咱们家里有车的、准备买新能源的,看到这个新闻,是不是第一反应都是:为啥近几年召回事件这么频繁?汽车质量怎么说出问题就出问题?花好几万、几十万买的车,咔一下让你回厂升级换零件,心里难受不?我觉得这事挺值得聊一聊——先别急着骂,也别光关心自己中没中招,这里面逻辑还挺复杂。
汽车到底为什么经常召回?是不是现在车子都不如以前?咱说句实话:一方面是“车造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这两年,新能源汽车、智能辅助驾驶、高级电控越来越多,软件、硬件、传感器像下饺子一样堆上去。几年前路上跑的车,最多也就是ABS、空调这一级别的“电子设备”,主要靠机械。现在呢?一个L2级别辅助驾驶,背后都要上万行代码,几十个芯片支撑着。再加上OTA升级,只要车联网,厂家一发现问题就能改,貌似方便,但问题出来也比以前多不少。
小米这波是啥问题?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特殊场景”识别和处置不够,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打马虎眼,实际上就是:智能驾驶虽然已经装车了,但AI智商还没到真“老司机”层面,在特定情况下就晕菜,加上新车主都爱试新功能,不及时反应真可能出大事。所以,必须召回、升级。这其实是所有做智能驾驶车厂都会遇到的问题,特斯拉一年也召回好几回,不新鲜。
再说丰田、斯巴鲁这俩老牌合资、进口品牌,召回的事以前好像也没少干。这回最大的问题是空调控制单元的BUG、加热器耐久性作弊,说白了就是软件出状况,结果直接影响到了“除雾、除霜”,大雾天一来,挡风玻璃全花了,看不清路,这妥妥的安全隐患。
很多人看到这里想问:“那厂家咋总出错?用心造车还会这样?”这就是我觉得该反问一句了——大家都想买又智能又便宜的车,到底给厂商留下多少容错空间?现在这个行业节奏,一款新车立项到上路短则不到两年,甚至十几个月就能量产。曾经的丰田、本田、宝马,一台车打磨五六年、十年都不稀罕。现在中国车企贴身肉搏,都是“卷快、卷新、卷性价比”,哪有那么多时间“打磨稳定性”?
而且,软件迭代这事,厂家和用户心态其实都变了。你看小米,这次直接靠OTA推送升级就能解决问题,车主不用跑4S店、不用拆机器,一觉醒来车就“更安全、更智能”了。这事往好里说,是进步,是效率,是用“动态修复”弥补研发不足;可往坏里说,就是测试没到位,把一部分“失败风险”扔给了消费者。以前硬件为主,召回都是大事件,要换零件、出大钱,现在多了软件更新,召回就成了家常便饭。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是,这年头大厂召回反而没啥羞耻感了,甚至是个“正向形象分”。为啥?厂家主动登记、主动升级,能正面“承认自己有问题”,比问题藏着掖着被爆出来要体面多了。大家都知道只要用的是新技术、新零部件,100%无bug几乎做不到,有问题不怕,能及时补救才更重要。再往远看,不召回才更吓人——你看某些品牌,出了事死活不认,最后被监管点名甚至赔钱,口碑瞬间一落千丈。现在监管要求都死死的,召回也是对消费者负责。当然我知道你心里还是别扭,心想“为啥倒霉总是我”,但现实就是“现在谁的车都不敢保证100%没问题”。
你再琢磨一下,小米一年就卖了十几万辆,丰田、斯巴鲁这么些高端车型也是上万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真要是几十万辆没问题、一辆出bug都没有,咱合计着都是小概率的“神车”了。就像手机系统升级一样,我们现在对电子产品的接受度高了,不代表所有人都乐意把“安全、性命”托付给一套还没完全成熟的自动驾驶。厂家猛推新功能抢市场,别忘了所有新技术一出生,永远都是“半成品”,你得边跑边修、边用边迭代。
还有一点不能回避——政策监管确实越来越严格。以前有问题厂商能藏一点算一点,极端点儿跑路都不新鲜,现在不同了。你不主动报备召回,总有“第三眼”帮你盯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动辄就实打实披露通告,消费者只要在微信群、公众号留点心分分钟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中奖”。就像这次,各品牌都是“主动备案”,大大方方通知用户,客服电话、短信、网站全都安排好,不怕你查不着。
我想起一句话:“市场成熟是看玩意儿出不出错?不是!是看这玩意儿出错了怎么办。”咱们今天能见到召回,某种程度上是市场成熟和进步的表现。只要不是无视用户利益、推卸责任的“花式甩锅”,我觉得召回多了说明厂家重视、技术越来越复杂、监管越来越强。没见丰田、斯巴鲁也愿意公开公告、免费升级吗?以前遮遮掩掩的小毛病,大概率都被糊弄过去了。
当然还有个“唯理性论”。很多消费者看到召回数字紧张得不行,也有点“信息爆炸焦虑”在作怪。哪家车企没点经验教训?大众、日产、奔驰,国内国际没例外。零零总总有点像科技公司推送补丁,你说装系统怕有bug,那永远别升级。但现实是,技术一路卷上去,不修补才是真的危险。召回也不是“承认全车报废”,大部分无非就是打个补丁、升级下控制软件、换个部件。厂家倒是赔本赚吆喝,往往打破常规再送你几次保养换一波人情。
最后我觉得最大“重头戏”还是咱老百姓改变了观念。十年前有车人图个可靠、保值、皮实,现在则追智能、追网联、追功能。可所有东西都带代价,新技术上车就是有风险。你愿不愿意承担第一波吃螃蟹的身份?如果心大,那就用OTA坐享升级红利;如果图踏实,买成熟老款,少些花活不是更合适?
其实汽车召回不是洪水猛兽,也不等于厂家“坑人”。问题是,咱得认清时代变了,技术路线换了,监管更严了。下次你再看到召回新闻,先别急着吐槽,静下心想——“厂家是及时止损还是死不认账?”“新功能真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还是只图个炫?”
买车、用车,考验的不只是厂家的态度和技术,更考验咱们消费者的韧性和选择智慧。无论小米、丰田、斯巴鲁,谁都不敢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乱来,问题多不代表不进步,怕的是出了事不认账、不负责。到头来,这场召回大戏,其实是汽车时代的一种新常态。你会怎么看?我想,这事没那么简单,也没那么糟。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