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摊牌了:对不起,你买的不是车,是个行走的BUG

最近车圈这个召回,那叫一个热闹,跟过年似的。今天你召回几万个电池,明天他召回十几万个刹车,不知道的还以为车企们KPI是比谁家的PPT做得好,谁家的召回公告写得更情真意切。

这就很魔幻。按理说,现在技术天天进步,车子越来越像手机,功能多到能让你在车里打游戏看电影甚至做法事。但问题也越来越离谱,以前是螺丝没拧紧,现在是软件闹鬼,辅助驾驶开着开着,方向盘突然觉得它自由了,要替你决定人生的方向。这哪是技术进步,这是赛博朋克照进现实,而且还是bug没修好的测试版。

这帮车企,不装了,摊牌了。

先看一组数据,说出来吓你一跳。就今年第三季度,召回了510万辆车,比上半年加起来都多。尤其是9月2天,5家车企排着队发公告,跟约好了去KTV团建一样。这里面的典中典,就是宝马老师。进口的i5、i7,因为供应商一个螺丝孔没搞好,导致方向盘的“离手检测”功能直接下线。

你听听,这叫什么事?你花大几十万买个高智能电马,核心卖点就是这个辅助驾驶,结果一个螺丝孔的工艺调整,就把你的安全防线变成了马奇诺防线,一捅就破。这不就是你重金求购一把屠龙宝刀,最后发现刀柄是拿502粘上去的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还有更狠的,丰田。锋兰达和卡罗拉锐放,十几万辆车,制动程序有缺陷,刹车距离可能会变长。诶,这就不是开玩笑了。刹车是什么?那是最后的底裤,是面对危险时唯一的指望。现在你告诉我这底裤的松紧带可能有问题,那不就等于在悬崖边上玩跑酷,还穿着一双打了蜡的滑板鞋吗?就问你怕不怕?

这背后是什么?是掀桌子。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为了抢市场,所有人都疯了。以前造车是十年磨一剑,现在是先拿把剑鞘出去捅人,剑身以后再说,反正有OTA,大不了给你在线发一把。这种“先发布后优化”的玩法,说白了就是把消费者当付费测试员。我们花钱,不仅买了车,还买了一份帮车企debug的兼职工作,还没工资。

车企摊牌了:对不起,你买的不是车,是个行走的BUG-有驾

尤其是智能化电动化之后,这问题就更复杂了。以前燃油车,一百来个电控单元顶天了。现在的新势力,ECU动不动就几百个,代码量从百万级干到上亿行。上亿行代码是什么概念?就是把程序员逼疯,把产品经理祭天,也保证不了里面没藏着几个电子幽灵。这些电子幽灵平时不响,在你高速上开着辅助驾驶,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时候,突然就跳出来给你整个活儿。这还叫车吗?这他妈就是个行走的BUG!

车企摊牌了:对不起,你买的不是车,是个行走的BUG-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OTA比作打补丁有点侮辱补丁了,补丁起码不会半夜自己升级然后把车门锁死。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经历过从诺基亚到iPhone的时代。我懂,我太懂这种感觉了。以前的诺基亚,从楼上掉下去,捡起来还能用,现在手机你得供着。车也是一个道理。以前的车,机械结构,坏了就是坏了,明明白白。现在的车,一半是机械一半是玄学,出问题了你都不知道是硬件拉了胯还是软件中了邪。它就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机器人女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它会给你一个吻,还是一个大逼斗。

车企摊牌了:对不起,你买的不是车,是个行走的BUG-有驾

所以,召回越来越多,意味着车质量变差了吗?

是,也不是。

说是,因为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开发模式,确实导致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像宝马那个螺丝孔,简直是典中典里的典中典。说实话,这有点不务正业。

但说不是,也对。因为敢于召回,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监管的鞭子抽得够狠。罚款比召回贵多了,你猜他们选哪个?所以你看,有时候解决问题最好的手段不是循循善诱,是直接把罚款加大加大再加大。第二,说明车企起码还认这个账,还愿意出来挨打。相比那些永远“零召回”,出了事就甩锅用户驾驶习惯的品牌,这种“我错了,我改,下次还敢”的态度,反而显得有那么一丝真诚。

这就跟谈恋爱一样,不怕对方有缺点,就怕对方不承认自己有缺点还PUA你。

更核心的是,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汽车正在从一个可靠的工业品,变成一个不断迭代的消费电子产品。它的上限变得极高,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智能。但它的下限也变得极低,一个软件bug就可能让它变成一块昂贵的板砖。

说到bug,我想起我大学时那辆二八大杠,链子掉了都得自己上手修,哪有召回这么好的事儿。

所以,面对召回,我们应该是什么心态?

我的看法是,犬儒一点。别信他们那些“用户至上”的鬼话,也别觉得召回就是天塌下来了。要把召回看成是这场大型荒诞剧的固定节目。车企们在台上表演“责任与担当”,我们在台下看着,心里清楚,这都是生意。你演得好,我给你鼓鼓掌,车继续开。你演砸了,我下次换一家看戏。

最终,决定一切的,不是技术有多牛逼,参数有多好看。而是这套复杂的系统,在面对现实世界里那些最不讲道理的场景时,能不能扛得住。比如,一个突然横穿马路,走位比UZI还风骚的大爷。他一个走位,就能让所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算法集体过载,直接宕机。

车企摊牌了:对不起,你买的不是车,是个行走的BUG-有驾

所以别吹什么自动驾驶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最强的降维打击,是算法无法理解的人间真实。

能过大爷这一关,就是能过。过不了,你召回多少次,都是白搭。就是这么个道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