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江离职当天,那台109万的国产SUV在积水里“游”了37分钟,奔驰G级车主看傻了眼
去年7月的深圳暴雨夜,福田区某地下车库入口被淹成了河。一台黑色仰望U8缓缓驶入积水区,水位没过车门,车身开始浮起来——四个轮子在水下转动,推着两吨多的铁疙瘩往前挪。旁边十几台豪车全趴窝了,包括三台奔驰G500。车主们站在台阶上录视频,评论区后来有人扔下一句话:“这一幕,可能比什么广告都管用。”
这两天赵长江确认从比亚迪仰望离职,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在坝上草原跟几个越野圈的朋友喝酒。有人说高端品牌要凉,有人说正常人事变动,争到半夜也没结论。倒是开U8过来的那哥们儿,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拍:“别管谁走谁留,这车我开了八个月,该说的我都说。”
他之前那台路虎卫士110,落地一百二十多万,越野性能没得说。但有个毛病——过连续减速带的时候,整个人像坐按摩椅,腰椎间盘突出都快颠出来了。换U8之后,同样的烂路,悬架能提前“读”路况,车身起伏幅度小得多。他给我看手机里的视频:车停在原地,四个轮子轮流上下蹦,像在跳舞。“这叫云辇-P系统,液压的,能独立控制每个轮子。”
我问他原地掉头那个功能实用吗。他笑了:“你猜我上个月在张北草原天路怎么掉头的?四米五宽的路面,直接转一百八十度,后面那台普拉多愣是倒了三把才转过来。”说完掏出手机翻行车记录仪,画面里U8车头纹丝不动,车尾划了个圈,十几秒搞定。旁边围观的游客都在鼓掌。
当然,这车也不是什么都完美。他抱怨过好几次: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经常不兼容,得换三四个桩才能充上;车机系统偶尔卡顿,导航重新规划路线要等十几秒;后备厢空间其实一般,露营装备塞满了就放不下别的。“但你要让我换回卫士,我还真舍不得。”他说这话的时候,正用U8的外放电功能给电烤炉供电,6000瓦的功率,烤全羊都够用。
另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去年冬天他去漠河,零下三十多度,在冰面上遇到单侧车轮打滑。传统四驱这时候容易原地转圈,但U8的四个电机各干各的活——打滑那侧轮子减扭矩,有附着力的轮子加火力,车身晃都没晃就爬上来了。“这种情况要是搁以前,得下车挖雪、垫防滑板,折腾半小时。”
不过说实话,最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次“浮水”经历。不是深圳那场暴雨,是今年五月,川西某条小河突然涨水,把进山的路淹了。他本来打算原路返回,但看水深也就一米多,想起说明书里提到的应急模式,就试了一把。车真的浮起来了,四个电机在水下慢慢推,三公里的路“游”了快四十分钟。“当时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但车确实出来了。后来问4S店,人家说这功能只能用三十分钟,我超时了。”
这种体验,开燃油车的人可能很难理解。电机的扭矩响应速度是毫秒级的,踩油门和车轮发力之间几乎没有时滞;四个电机独立控制,意味着系统能实时判断每个轮子需要多少力,该往哪个方向转。听起来挺玄乎,实际开起来就是一个感觉:车比你更懂路况。
认识的另一位U8车主,之前开的保时捷卡宴。他跟我聊过一次,说最打动他的其实不是什么黑科技,而是内饰的手感。“Nappa真皮、实木饰板、22向调节座椅,这些配置卡宴上也有,但U8给的更足。最关键是音响,22个丹拿扬声器,放蔡琴的《渡口》,低频下潜能让人起鸡皮疙瘩。”他说有次带客户谈生意,对方坐进副驾,摸了摸中控台的木纹饰板,问这是哪个德国品牌。“我说国产的,他愣了三秒。”
当然,市场从来不缺质疑的声音。有人说109万买个国产车不值,有人说技术再好也撑不起品牌溢价,还有人翻出早期车主反馈的问题清单,逐条分析可靠性隐患。这些声音不能说全错,毕竟国产高端车这条路才走了两三年,很多东西确实还在摸索。
但有个数据挺能说明问题:去年U8的订单里,三成多是从BBA或者路虎、保时捷那边转过来的。这批人不是图便宜,而是真觉得这车在某些方面做得比传统豪华品牌还到位。至于保值率,目前一年车的二手价大概在78%左右,比同级别的蔚来ES8高不少,虽然还比不上雷克萨斯LX,但也打破了“国产高端车必掉价”的偏见。
赵长江走了之后,仰望品牌会不会调整策略,这个谁也说不准。不过我倒觉得,一个销售负责人的去留,可能没有外界想得那么致命。真正决定这类车能走多远的,还是产品本身能不能持续兑现承诺——技术要稳得住,服务要跟得上,用户体验要经得起时间检验。
最后说个题外话。前段时间在越野论坛看到个帖子,楼主问“百万级预算买硬派SUV,选奔驰G还是仰望U8”。下面两百多条回复,吵得不可开交。有意思的是,选G级的人基本都在讲品牌、讲情怀、讲保值;选U8的人则在列配置、摆数据、晒实测视频。两拨人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却都觉得自己有理。
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吧。有人还在用传统标准衡量豪华,有人已经开始用技术参数重新定义价值。谁对谁错不好说,但市场会给出答案——看看三五年后,这些车还有多少人在开,二手车行情稳不稳,车主论坛里的抱怨是多了还是少了。
至于你问我会不会买?说实话,我还在观望。不是不认可产品力,而是想再等等,看看后续的OTA升级能不能解决现有痛点,看看充电网络的兼容性会不会改善,看看这个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根能不能扎稳。毕竟一百多万不是小数目,买车这事儿,还是得慎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