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咱得细细捋一捋。
吉利最近发布了个叫FlymeAuto 2的新系统,还带了个叫Eva的智能体,说是要革新智能座舱,彻底告别“传统时代”。
听着是挺有雄心壮志的,什么“五层AI座舱原生架构”,什么“云车双脑协同”,算力直接飙到23.5 EFLOPS,比我那用了好几年的老笔记本电脑都快上好几倍。
还有这Eva,号称能主动关心你,在你感到疲惫时,还能自动切换舒适模式,播放舒缓的音乐。
这架势,简直是要把“懂你”这件事儿,从情感层面直接“搬”进车里了。
这套新系统,据说是以“五层AI座舱原生架构”为基石,实现了“云端车端双脑协同”,将座舱的体验从简单的“功能执行”提升到了“主动服务”的境界。
首批搭载的将是领克10 EM-P和吉利银河M9。
听上去,吉利这是要把技术实力往深了挖,而且还承诺后续符合条件的车型可以通过OTA升级来体验。
这背后,是吉利在算力端的云、车融合,以及自研的AI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积累的海量数据。
车端配备的AI Box,拥有200TOPS的NPU算力,支持70亿参数的端侧大模型,即便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拟人化”的决策。
这技术实力,简直就像是把一个小型“AI大脑”直接装进了车里。
在交互层面,这套系统也带来了不小的革新。
什么“实况桌面”、“Alive壁纸”,能够让车辆的状态和环境信息以动态的方式呈现,仿佛给车子注入了生命力,与驾驶者的感知融为一体。
还有那3D融合车道级导航,细致到借道超车预警、多路口红绿灯提示,这细节的打磨,着实令人称道。
而Eva这个智能体,更是将情感交互推向了新的高度。
它能以极自然的语调与你对话,内置的“拟人级情感引擎”让你感觉像是与一位真正懂你的人在交流。
它能记住你的偏好,并在下次为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种“知你冷暖”的体验,确实能触动人心。
吉利还提出了“一个吉利,一个座舱”的战略构想,意在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以及统一的用户ID,实现全品牌的用户体验“大一统”。
这意味着,Flyme Auto和Zeekr OS将共享同一套AI OS底层,Eva也将成为极氪、领克、吉利、银河等所有品牌的“情感伙伴”。
这听上去,颇有“天下归一,四海一家”的意味,旨在让所有吉利品牌的用户都能享受到同等先进的智能化体验。
然而,就在吉利为这场“智能化盛宴”拉开序幕的同时,极氪的用户群体中,却弥漫着一股难以忽视的焦虑。
“我们的OTA呢?” 这句简洁却饱含深情的呼唤,在网络空间里反复回荡,如同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问句,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期盼与失落。
你看,吉利这边正高调地展示着“AI座舱原生架构”和“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勾勒出一幅未来出行的美好蓝图。
可另一边,极氪的车主们却苦苦等待着系统的更新。
原本计划在三四月份推送的ZEEKR OS 8.5版本,一再延期,将近半年的时间,用户们几乎没有迎来任何系统的实质性升级。
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其他品牌,如理想、蔚来、小鹏,以及华为鸿蒙智行,它们的更新频率如同“疾风骤骤”,让极氪用户感受到了明显的“落差”。
尤其令人玩味的是,曾负责极氪座舱的姜军,如今已晋升为吉利首席座舱科学家,并在公开场合积极推广Flyme Auto 2。
这对于极氪车主而言,无疑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冲击。
当集团层面高举“一个吉利,一个座舱”的大旗,并且将核心技术团队和负责人进行整合时,用户不禁要问:极氪品牌自身研发的动力和资源,是否因此被“稀释”了?
许多极氪的拥趸,当初选择这个品牌,正是看中了它作为“新势力”所代表的科技前沿感和独特性。
如今,看着Flyme Auto 2在多任务小窗、Carplay互联等方面的“炫技”,极氪车主们心中的那份“期待”是否还能得到满足?
Zeekr OS能否跟上这波技术浪潮,获得同等水平的升级?
这些疑问,犹如“抽刀断水水更流”,让用户的内心充满了不安。
吉利集团推行“一个吉利”的战略,其初衷无疑是希望整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这逻辑本身无可厚非。
但关键在于,这种“整合”如何进行,才能不损害用户的核心体验,甚至还能有所提升。
如果说,整合的结果是极氪的独特性被淡化,或者在技术更新上反而出现“瓶颈”,那这“整合”的意义,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用户选择极氪,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它所代表的那种“与众不同”,是那种“领先于时代”的感知。
如果这份“领先”也变得“随波逐流”,甚至因为集团层面的调整而“裹足不前”,那“新势力”的招牌,恐怕就难以继续闪耀。
更何况,在用户沟通方面,现阶段的“模糊”处理,无疑加剧了用户的疑虑。
当用户对品牌的未来走向感到不确定时,及时、透明、真诚的沟通,是重建信任的基石。
与其让用户在猜测和不满中度日,不如敞开沟通,让大家了解事实,理解决策,共同面对挑战。
吉利发布FlymeAuto 2,在技术层面无疑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但是,如果这份技术的光辉,无法照亮用户内心的焦虑,甚至因为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而产生“裂痕”,那这份“革新”的意义,就显得不那么圆满了。
归根结底,吉利集团在践行“主动服务”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将这份“主动”延伸到用户沟通和资源分配的每一个环节。
唯有如此,才能让用户真正感受到“科技平权”,感受到品牌对他们的重视。
FlymeAuto 2和Eva所描绘的未来出行场景,确实令人神往。
但在此之前,能否先稳妥地处理好极氪用户那份焦灼的等待,将迟迟未到的OTA尽快落实,这或许是更当紧之事。
毕竟,用户的情感连接和信任,远比任何冰冷的技术数据都更为珍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