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84亿未造一车,5000万零食喂饱员工:拜腾的陨落,藏着创业最痛的真相

2017年的夏天,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在资本狂热的风口上。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智能电动”,政策红利加持下,各路资本像潮水般涌入这个赛道,仿佛只要沾上“新能源”三个字,就能挖到金矿。

就在这样的浪潮中,拜腾汽车横空出世,带着“豪华创始团队”“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响亮口号,一亮相就成为了资本圈的焦点。

彼时的拜腾,确实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明星相”。创始团队清一色来自宝马、特斯拉等国际车企巨头,个个顶着“行业老兵”“技术大牛”的光环。

在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上,创始人站在聚光灯下,慷慨激昂地宣布:“我们要打造一款超越传统豪车的智能电动汽车,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烧光84亿未造一车,5000万零食喂饱员工:拜腾的陨落,藏着创业最痛的真相-有驾

这番豪言壮语,配上PPT里炫酷的车型设计、号称“史上最强”的1.5米车载联屏,瞬间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

短短几个月内,拜腾就斩获了近十亿美元的融资,折合人民币高达636亿。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资金,让拜腾一跃成为新能源赛道的“独角兽”。

外界纷纷猜测,这家手握重金、背靠顶级团队的车企,或许真能改写行业格局。但没人想到,这场看似光明的创业之旅,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轨道。

拿到融资后,拜腾的第一步不是扎进研发车间攻克技术难题,而是先把“门面”撑了起来。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拜腾租下了整层高端写字楼作为办公区。

走进办公室,目之所及皆是奢华:上千把定制办公椅,每把单价超过3000元,据说为了契合品牌形象,设计团队前后修改了十几次;落地窗外是黄浦江的无敌江景,会议室里的影音设备、茶水间的进口零食,无一不彰显着“豪门气质”。

不仅如此,拜腾在南京规划了一座占地约七平方千米的超级工厂,号称要打造“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

烧光84亿未造一车,5000万零食喂饱员工:拜腾的陨落,藏着创业最痛的真相-有驾

为了追求“顶级配置”,工厂的生产设备全部从国外进口,单条组装生产线的投入就超过1100万。

可当这些昂贵的设备安装就绪后,人们才发现,生产线的利用率低得惊人——因为核心的车型研发,始终停留在“概念阶段”。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拜腾对员工福利的“慷慨”。

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的豪华餐饮,一日三餐囊括中西餐、海鲜、甜品,甚至还有专门的营养师搭配菜单;办公区的零食区永远堆得满满当当,进口水果、高端坚果、网红零食应有尽有,据说这部分的支出累计高达5000万元。员工们上下班有专车接送,节日福利更是出手阔绰,一度成为行业内“令人羡慕的雇主”。

可就在内部享受着奢华待遇时,拜腾的核心业务却陷入了停滞。

烧光84亿未造一车,5000万零食喂饱员工:拜腾的陨落,藏着创业最痛的真相-有驾

他们推出的首款“梦想车型”M-Byte,最大的卖点就是那块1.5米长的车载联屏,宣传时号称“能冲击苹果生态”“重新定义人车交互”。

但实际测试中,这款屏幕不仅操作卡顿,还存在严重的散热问题,甚至会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而消费者最关心的续航、电池寿命、自动驾驶技术等核心指标,拜腾始终没能拿出让人信服的成果。

有曾经的员工后来回忆:“当时公司里最忙的不是研发部门,而是市场和行政部门。

大家每天忙着组织发布会、接待投资人、优化办公环境,却很少有人讨论技术难题。好像只要把‘排场’做足,把故事讲好,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来,车子自然也能造出来。”

这种“重表面、轻核心”的运营模式,终究难以长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拜腾承诺的车型交付日期一再推迟,从最初的2019年,拖到2020年,再到2021年,始终没能拿出一辆合格的量产车。

投资人开始失去耐心,后续融资变得举步维艰。

烧光84亿未造一车,5000万零食喂饱员工:拜腾的陨落,藏着创业最痛的真相-有驾

而此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纷纷推出成熟车型,占据了市场份额,留给拜腾的空间越来越小。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了压垮拜腾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球经济动荡,资金流动放缓,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也受到冲击。本就资金链紧张的拜腾,彻底陷入了绝境。

为了自救,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但即便如此,管理层依然没有放弃奢华作风,甚至给离职的高管发放了优渥的补偿金。

更糟糕的是,拜腾内部的腐败问题也逐渐暴露。有供应商爆料,拜腾的部分采购项目存在严重的价格虚高,一些普通的零部件,采购价竟然是市场价的几倍;还有人举报,公司的一些高管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消费。

这些负面新闻的曝光,让拜腾的口碑一落千丈,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可能。

截至2021年,拜腾累计烧掉的资金已经高达84亿元,可最终,他们没能造出一辆能正常上路的量产车。

这座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超级工厂”,渐渐沦为了空壳;那些奢华的办公设施,被低价拍卖;曾经意气风发的创始团队,也各自散去。

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闹剧,最终以“一地鸡毛”收场。

烧光84亿未造一车,5000万零食喂饱员工:拜腾的陨落,藏着创业最痛的真相-有驾

拜腾的陨落,让人唏嘘不已,但更值得深思的是,它背后折射出的创业乱象。

在那个资本狂热的年代,太多创业者迷信“风口论”,认为只要站在风口上,就能飞起来。

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讲故事”“堆噱头”上,热衷于包装概念、打造排场,却忽视了创业最本质的东西——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稳健经营。

反观同样深耕新能源赛道的比亚迪,境遇则完全不同。比亚迪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也曾面临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的困境,但他们始终坚守“技术为王”的理念,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中。

从电池技术到整车制造,从混动系统到纯电平台,比亚迪一步一个脚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有人说,拜腾和比亚迪的差距,在于运气。但实际上,两者的差距,在于对创业的认知。

拜腾追求的是“纸面繁华”,想用资本堆砌出来的“豪华”吸引关注;而比亚迪追求的是“内在实力”,想用扎实的技术和产品赢得市场。创业从来不是一场“比谁更会花钱”的游戏,而是一场“比谁更能创造价值”的长跑。

拜腾的故事,给所有追风口的创业者敲响了警钟——风口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再大的风口也只能让你短暂起飞,最终还是会摔下来。

资本的青睐永远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那些想要靠“讲故事、堆噱头”走捷径的企业,终究逃不过市场的检验。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理性发展的新阶段,资本不再盲目追捧概念,而是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盈利能力。

拜腾的陨落,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失败,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创业还是做企业,都要坚守初心,脚踏实地。

要知道,真正能走得长远的企业,从来不是那些最会“烧钱”的企业,而是那些最会“创造价值”的企业。

“千里马长跑靠毅力,企业长久靠根基。”创业路上没有捷径,唯有沉下心来,夯实基础,聚焦核心,才能在市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发展。

希望拜腾的教训,能让更多创业者清醒过来,拒绝“纸面繁华”,拥抱“务实成长”,在追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