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魏建军最近几次公开亮相的报道,有个画面特别触动我:央视直播镜头扫过他脚上那双穿了多年的旧鞋。这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恰恰是这位汽车行业老兵最有力的注脚——扎根行业34年,从保定乡镇小厂到如今布局全球的自主品牌领军者,他正用最质朴的方式向外界传递着某种坚守的信号。
品牌叙事的构建:老板为何亲自下场?
当魏建军驾驶着魏牌蓝山带主持人穿梭在徐水试验场时,这个场景超越了普通的产品展示。拥有动态广场、高速环道、智能工厂的徐水试验场,不仅是国内首个获得资质的综合性试验场,其300亿投资规模与3万员工体量,更直观勾勒出长城汽车的体系实力。屋顶铺设的太阳能板年发电1.2亿度,这种将节能减排融入生产细节的实践,比任何口号都更具说服力。
这恰恰印证了当下汽车品牌建设的深层逻辑:当产品同质化加剧,消费者选择的不再是参数表,而是品牌传递的价值观。马斯克谈“可持续能源变革”,王传福说“中国汽车可以”,本质都是在构建超越产品本身的社会愿景。魏建军选择的叙事角度尤为独特——以“行业秩序捍卫者”的形象,将企业愿景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深度绑定。
技术底气与用户价值的双重锚点
在董倩追问“为何敢称智驾第一”时,魏建军的回应展现了技术沉淀的厚重感:“十年前H8智驾已在国内评比夺冠。”这种基于长期投入的自信,与其拒绝邀请流量明星试驾的态度形成有趣对照。当他说“让真实用户认可才算价值”时,背后是对产品体验与技术真实性的笃定。最新市场反馈给出了答案:魏牌蓝山上市后迅速跻身25-40万级六/七座SUV销量前列,用户用订单表达了认同。
三重坚守构建行业韧性
梳理魏建军多次发声的核心诉求,可清晰看到三条主线:
- 技术坚守:十年智驾研发积累、拒绝油改电路线,即使承受“电动车发展慢”的质疑仍坚持三电技术深耕;
- 财务健康坚守:公开坦言叫停月销2万的黑猫/白猫车型,因单车亏损达1.3万元。强调“盈利是企业生存底线”;
- 全球责任坚守:布局泰国、巴西全工艺工厂,构建700家海外渠道的“生态出海”模式。其“出海不是简单卖车,更要维护中国制造声誉”的呼吁,指向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深层命题。
秩序重构中的领航价值
当行业陷入参数攀比与营销战时,魏建军在乌镇提出的“制度规范、底线思维、长期主义”恰似清醒剂。更可贵的是其知行合一:开放透明接受行业审计的提议,将技术投入转化为实验场里的智能物流系统,把节能减排理念植入工厂太阳能顶棚。这些行动让“秩序捍卫者”的人设具有真实支撑。
最新销量印证了这种策略的生命力。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这种以企业掌门人亲自背书的品牌叙事,正在重塑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维度——当用户购买的不仅是一台车,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时,品牌便获得了穿越周期的韧性。这或许正是魏建军那双旧鞋隐喻的真义:在浮华喧嚣的汽车变革时代,坚守制造业本质的“老路”,恰恰是通向未来的新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