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销量下滑原因

从年销百万到月销1万,北京现代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3年,北京现代全年销量仅25.7万辆,不足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曾经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韩系车,如今市场份额已跌至1.6%,与现代汽车在华超10%的高光时刻形成鲜明对比。这位合资市场的"老将",究竟为何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颜值光环褪色,技术转型遇阻

北京现代早年凭借"感性运动"设计理念赢得市场,第五代伊兰特C字型贯穿尾灯、高亮黑N Line轮毂等元素曾引领潮流。然而当德系、日系乃至自主品牌设计水平全面提升,仅靠颜值已难打动消费者。2018年北汽集团提出"从现代速度到现代技术"的转型,但推出的多款纯电车型反响平平,技术突围之路举步维艰。

北京现代销量下滑原因-有驾

价格战反噬品牌,高端化受挫

2017年销量"腰斩"后,北京现代启动"以价换量"策略。全新瑞纳4.99万起售价、索纳塔终端大幅等操作,虽短期刺激销量,却让品牌陷入"低端合资"的泥潭。如今主力车型售价集中在10万区间,第十代索纳塔16万起的预售价仍被消费者认为偏高,品牌溢价能力严重下滑。

品质信任危机,安全减配伤透用户心

干式双离合变速箱问题成为现代的"阿喀琉斯之踵"。途胜因变速箱缺陷大规模召回,升级后仍未能根治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安全减配:菲斯塔在中保研25%偏置碰撞中A柱弯曲,全球车型领动在美获优秀评价,国内测试却仅车身结构达标。这些操作严重透支了消费者信任。

北京现代销量下滑原因-有驾

新能源转型迟缓,错失市场风口

当中国新能源市场爆发式增长,北京现代却选择坚守燃油车阵营。名图新能源成为唯一在售电动车型,而昂希诺纯电、菲斯塔纯电等产品相继停产。2024年北京车展,现代仍主推第五代胜达等燃油车,与自主品牌电动化浪潮形成强烈反差。副总经理戚晓晖坦言,新能源车型要等到明年才能正式上市。

夹缝求生,未来何去何从?

北京现代销量下滑原因-有驾

面对自主品牌上攻与主流合资下探的双重挤压,北京现代腹背受敌。伊兰特月销不足万辆,仅为比亚迪秦PLUS的三分之一;ix35、途胜月销三四千台,与宋PLUS相去甚远。现代集团已宣布收缩在华业务,将13款车型精简至8款,转向高回报领域。

从出租车市场的"耐造王"到边缘化的合资品牌,北京现代的18年沉浮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残酷变迁。当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浪潮,这位迟到的转型者能否重拾昔日荣光?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