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隧结雾”容易“蒙蔽”司机视线

一出隧道,车里就有雾,还不小心因此引发事故。这时候,你应该了解一下“出隧结雾”。8月5日,山西高速交警发布了一起典型事故。
  8月4日,在S45天黎高速发生一起两车剐蹭的交通事故。张某驾驶着小型新能源车从佛岭隧道驶出时,因前挡风玻璃突然结雾,导致视线受阻停于车道内。随后,李某驾驶车辆经过此路段时,未能及时避让,与停在车道内的车辆发生了碰撞。幸运的是,此次事件并未造成人员受伤。
  为什么车里会有雾呢?高速交警介绍,夏季和雨季行车时,“出隧结雾”是隧道口常见的情况。温差和湿度效应,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当车辆离开长隧道,进入外界温暖潮湿的空气中时,挡风玻璃外侧会迅速形成一层细密的水雾,严重影响驾驶员视线。不同于冬季车内暖湿空气在寒冷玻璃内侧形成的结雾,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如何预防结雾,高速交警也教大家几招小技巧。驶出隧道前50米提前开启雨刮,预防性清除可能出现的雾气。将空调调至外循环模式,温度设置在23-26℃之间,平衡车内外温湿度。可预先在挡风玻璃外侧涂抹专业防雾剂,形成亲水保护膜,有效减少结雾。遇雾不慌,正确处理。保持镇定,紧握方向盘,轻点刹车提醒后车,切忌急刹停车。立即打开双闪警示灯,开启雨刮器清除外侧雾气,同时打开除雾开关,应对内侧可能出现的结雾。如视线严重受阻,应持续减速,观察后视镜确认安全后,缓慢驶入应急车道停车处理。
  高速交警提醒,在当前雨季期间,随着隧道内外温差的增大,“出隧结雾”的情况更加普遍。希望各位司机朋友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杨晶)

【来源:山西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