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境汽车火焰山高温测试,CEO亲自体验,工程师聚焦用户痛点

在酷热的新疆火焰山,一辆刚刚发布不久的新品牌新能源车,把“挨热”的普通烦恼变成了眼前的测试现场。启境汽车这波动作,工程师、技术大咖、CEO全员上阵,火速把车拉过去,在高温地表下“较真”了好几轮。有人说是炒作,但现场气氛,完全不像耍花枪。有车主在旁边围观,工程师反复琢磨空调、续航、电池,连谁坐哪个座位凉快点都没放过,现场的细节一个没省。这一切折腾,其实背后还是个老问题——大家夏天开新能源车,到底能不能省点心?

这一切得从那位“老司机”刘嘉铭说起。别看他现在头衔是CEO,实际上更多像个“懂车懂人”实战老手。二十多年车圈生涯干的事情不复杂,办公室里坐不住,喜欢到一线挨个聊车主,听抱怨、找毛病。以前做汉兰达,用户吐槽第三排坐得像打坐一样难受,他立马带团队做了轴距大调整,说白了就是让后排老人腿能伸开。后来做凯美瑞,又被商务用户逼着研究怎么降高速路上的噪音,隔音材料一换,底盘再调整,车厢里果然安静不少。选他来带启境新品牌,可不是随便找个人撑门面,而是看中他能让技术落地,真解决用户用车的糟心事。

说到火焰山那场高温测试,一些人确实有点怀疑:地表温度七十摄氏度,不就是“秀一场”?但搞新能源车的都明白,夏天的日常烦恼——车内温度爆表、续航掉得快、中控反光、智能驾驶失灵——这些问题在极端环境下更容易暴露。火焰山这地界不只是热,路面跟烤盘似的,仪表盘分分钟被晒出花,车内温度飙到六十多度,连放个鸡蛋都能闷熟。启境这场测试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扛不扛得住”,而是盯着实际用车体验:空调多久能降温?跑高速续航会不会直接掉线?车里的智能系统在强光下到底能不能正常识别?刘嘉铭的现场表现一点都不“高高在上”,满脑子都是现场体验,跟技术团队反复掰扯,用户到底在意啥,还能不能再优化一分一秒。这种把用户体验当头等大事的“轴劲”,何止比数据说话更实在。

还得说说启境这波“高效率”。从品牌发布到火焰山测试,才两周时间,速度快得出奇。有些人怀疑是赶工,但背后的缘由其实是——广汽和华为的技术团队本就是“拼桌办公”,不是“两家隔着城市扔文件”。大家一起捣腾方案,设计哪里不合适,拿上来当场拍板,不用等邮件回个三天三夜。两边用的还是同一套流程方法,沟通无障碍,效率那叫一个直线拉升。这种模式,还真不是拍脑门“赶进度”,更像是想着多给用户省点时间,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能源车尽快落地。

新能源车夏天的那些糟心事,大家谁都逃不掉。早晨露天停车,车内简直像闷罐头,坐进去得硬撑着等空调起效;高速路上只看续航表数字哗哗往下掉,比听油价又涨更急人;屏幕有时候无缘无故不响应,强光下智能驾驶又时不时“晕头”,这些麻烦正是让车主最上火的地方。启境这场高温测试现场,专门抓这些家常痛点做折腾,技术团队没在意“参数多牛”,反而一头扎进“体验感”。有工程师卡着秒表算空调降温速度,刘嘉铭自己时不时坐后排,一边抹汗一边和技术员研究温度分布,把能查的问题都翻了个底朝天。不是秀场,是真的想新车能接地气。

你说启境这场操作是不是“博关注”?换个角度看,其实是官方一锅端,把花架子都收起来,专心解决实打实的麻烦。新能源车竞争激烈,新品牌就怕光讲概念,交付还遥遥无期,跟大家按个PPT画未来。启境这次的策略,先让刘嘉铭这样打基础的人来掌舵,再拉华为、广汽技术团队一起办公,前后流程压缩到极致,目标死磕实际效果。说白了,品牌的信任感,还是得靠大家实际用车体验累积出来的,不是摆几个超高温测试场面就能唬住观众。

当然,这次的测试就像给外界放了个“定心丸”,但到底值不值,车主还是要自己用才算数。等车上市后,谁都能去吹吹空调、跑跑高速,到底是不是真的舒服、靠谱,透着底子的体验才见分晓。有人说启境像“急行军”,但回头看思路,其实是冲着“效率高、落地快”,别家还在等邮件、开流程,启境已经掰开揉碎坐到现场了。有时候,解决问题能不能快,又不失扎实,比画大饼更让人信服。

这两年大家都在说新能源车是“技术为王”,但真到了用车细节,技术不落地白搭。光有炫酷新功能,碰上大太阳还不是车里热得没人敢碰。刘嘉铭团队的“轴劲”,说到底还是瞄着用户最关心的点下手。比如测温降温,拼的不是参数多猛,而是早上五六点取车怼进烈日下,实际体验到底好不好。车主要的不是高大上的未来愿景,而是今天上车后能否心安理得。跑高速、充电速度、电池稳定,都是实在的指标,明面上大家都在卷,但到底“卷”到用户最痛的地方,还是得动脑筋。

车企和科技公司联手造车,过去有很多例子。每次两家分头搞方案,做个智能座舱、调个电池包,最后发现在实际装配时不是这里卡住就是那边打架,流程慢得让人发愁。启境这波,技术团队直接凑一块,不管是底盘调试还是电机程序现场开会,一拍即合。这种“零内耗”流程,给新车争取了不少速度,但效率再高,也把重心放在用户上面。

有现场工程师评价说:以前测试更多是“晒成绩”,现在更像是“找毛病”。这次火焰山不是比谁能熬热,而是用最极端环境,把平时的糟心事拉到放大镜下,彻底解决。比如空调冷得快慢,前后排温差,电池在烤箱里顶一下午到底掉多少电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技术团队没在意“飙指标”,而是跟着刘嘉铭一样,蹲守测试场盯着体验,天天对着仪表盘看。

启境汽车火焰山高温测试,CEO亲自体验,工程师聚焦用户痛点-有驾
启境汽车火焰山高温测试,CEO亲自体验,工程师聚焦用户痛点-有驾

说到底,车企卷技术不是坏事,但消费者的关注点始终在那些能让开车轻松点的小细节。启境这次夏测,把“用户体验”摆得特别突出,所谓“顶真”不是在数据表里,而是在真实环境下和“麻烦事”较劲。这样的思路,更容易让消费者信服,不再是“PPT造车”,而是一步步把用户的糟心事解决掉。

现在新能源车市场,你讲一个新名词,大家第一反应不是好奇,而是“能不能真用得上”。启境这场高温测试,某种程度上就是拿自己给用户试雷,把痛点拉出来,解决了才算数。“科技向上,体验向下”,车造出来怎么用才是根本。刘嘉铭之所以能稳坐阵,是因为他对这一点太清楚了。

还有那些技术点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却很在意:智能驾驶到底能不能在强太阳下识别人,红绿灯能不能一直正常,仪表盘反光了是不是妨碍操控,电池到底能不能扛住午间烈日。这些年不少业内新品都喜欢“秀参数”,但启境够实际,直接把测试条件翻到极限,能撑住就大胆上车,撑不住赶紧改。工程师们的态度,“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主”,少了华而不实的套路。

车企选CEO,有的选“前台”,有的选“工程师”,启境这回押宝刘嘉铭,其实就是认定他能把“最烦的事”变成能落地的技术细节。圈里很多人说他懂技术,更懂市场,其实懂的是“实际”。这些年用户渠道被折腾得够呛,启境这么一操作,也是让新品牌多了点底气。

启境汽车火焰山高温测试,CEO亲自体验,工程师聚焦用户痛点-有驾

当然,新品牌所有承诺只有等新车上市才能验证,“高温较真”到底是不是噱头,还是得看用户自己上车体验。听外界说再多,到头来还是用脚投票。火焰山测试不是终点,而是用来把车造得更靠谱。比起那些价格战、参数战,真正能让普通车主信服的,还得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上做扎实。

新能源行业卷得风生水起,启境这波把“轴劲”用到测试里,也给大众多带了一点希望。大家都盼着不用再为续航和暴晒发愁,能有个开车舒服、省心的夏天。如果说高温测试让人期待,那么最后的信任还是用户自己决定。

总之,不怕热得发懵,就怕糊弄到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