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温先生最近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花了20多万买的新能源车,本来想着体验一把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结果却发现这车比自己想象的“更有故事”。好家伙,APP一查,已经充过电359次!这充电次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共享汽车呢。温先生心里那叫一个堵得慌,这新车价买的,怎么感觉像是二手货,甚至更像是4S店的“试驾神器”?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就像开了锅的饺子,各个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抢占市场,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有些4S店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把展车、试驾车当新车卖,这种事也不是没听说过。温先生这次的遭遇,让人不禁想问:这新能源车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消费者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温先生也不是吃素的,立马联系了4S店讨说法。4S店倒也“爽快”,表示愿意给点“人文关怀金”。可是,这“人文关怀金”背后却暗藏玄机,一份协议要求温先生“封口”,不得在网上公开此事,否则就要赔偿88万!这哪是人文关怀,分明是“威胁恐吓”啊!温先生一琢磨,这不对劲啊,我买个车,还被“勒索”了?
话说回来,这4S店的解释也挺“奇葩”:说是因为充电枪坏了,导致充电断断续续,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次充电记录。这解释,就像在说“因为我口渴,所以喝了一桶水”。这逻辑,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温先生心里更犯嘀咕了:这车到底是不是展车,4S店是不是故意隐瞒?
其实,这事情也反映出一些行业乱象。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监管漏洞。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利益,欺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像温先生这样的情况,绝非个例。这也提醒我们,在购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检查车辆状况,保留好相关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这件事,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支持温先生维权到底,也有人觉得温先生小题大做。不过,不管怎么说,消费者都有权利知道自己购买的商品的真实情况。4S店这种“捂嘴”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律师也站出来说话了,认为4S店的协议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88万的违约金,更是“霸王条款”。消费者有权监督批评,不能被“金钱”噤声。
那么,温先生最终能否维权成功?4S店又会如何回应?这“充电300多次”的谜团,何时才能解开?咱们拭目以待!您觉得温先生应该接受4S店的“人文关怀金”吗?或者,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