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S9真不是一般的车。说它很漂亮,那是肯定的,但更让人心里着急的是这车本该早就开回家的,却就被一张合格证卡在4S店那面墙上,小票一贴就能回家的梦,偏偏拖成了梦魇。
我昨天刚跟销售王哥聊过。他那个表情,典型这事儿我也没辙。他说:你知道北汽新能源那边,过年加上啥政策调整,人家放假比咱晚几天,合格证系统信息没更新,不给开票。 我问他能不能走别的流程,王哥摇头,要国家发的这证,不搞虚假。这倒让我有点小满意,大家还是诚实的。可诚实到我这边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4天说长不长,时间上理解,但莫名烦躁。毕竟之前看车时,那氛围多爽:店里灯光明亮,S9停在那里,智能语音识别可以秒答我各种刁钻问题,鸿蒙系统反应比我手机还准。那天我还试了下自动驾驶辅助,感觉这配置在同价位合资品牌里绝对算高级了,毕竟别家一般得上十几万才能有那样的自动紧急刹车和车道保持。
没想到买得起车,开不了车,这逻辑让我喜感又无奈。记得前段时间还跟朋友聊过合资和自主品牌的差别。他那边刚买的春风本田,交车一周搞定,合格证这些纸质流程快得像闪电,我们这边却是一条小河流水,蜗牛速度。供应链跟研发没错,别忘了认证流程也跟着走,像个老古董死撑着传统模式。
说实话,合格证这东西,我之前没太在意。就觉得给车做一个官方盖章,不就是个表面功夫?结果发现,这小板片可是个让流程不能半点马虎的定海神针,没它一切都暂停。用我做研发时打比方,这就像一辆新车的身份证,没有它,车仿佛是个无户口无身份的流浪者,线下交付被卡死。我一听,哎,这流程真是残酷又高效结合的怪物。
我翻了下之前的笔记,说好的一周交车目标的项目管理,把这环节放那岂不是坑自己?但也不能全怪研发,那是政策规定的,合规性非得严格执行。有时候外边厂家的零部件卡了供应链,内部软件升级慢,外加合格证审批慢,像三驾马车拖慢了整个过程。
突然想到一个很奇怪的事——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觉得,车企那么大,车卖得那么多,合格证流程会不会内部也有人暗箱操作?就比如说超过节后首批合格证数量的车,会不会优先给某些大客户或者有关系的渠道?这估计是不敢多想的猜测,但谁知道呢。
说回我昨天买车那会儿,销售还调侃我:哥,你这买车心态好,一般人估计下午就炸毛了。我心里嘀咕,炸毛不现实,毕竟我这算是理智等待型,不过电话里确实忍不住抱怨:兄弟,就没个加班开证的安排吗?我这急着登个牌呀!他说:要是能,我都申请了。
我现在倒不是嫌麻烦工作慢,倒有点嘲讽自己,明知道现代信息流转这么快,没想到这车回家比坐火车还慢。这种被卡在起跑线感觉,真的很少经历。
有件小细节我想说说,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第一次去4S店,拍了不少享界S9内饰照,那个液晶屏幕几乎占了半个中控台,显示的导航界面特别清晰,连路况文字都能和手机媲美。那个时候,我心理已经开始盘算了,买它就是为了接下来的周末出游。没想到,还没出发,连发车都得等着。
话说,供应链问题好像越来越成车企的一道坎。软件升级,芯片采购,零部件打包一环扣一环。我老觉得这个供应链像个老妈做饭的锅铲,总得手艺好,再加上火候必得对,不然再好原料也做不出好菜。买车这事,也有点像耐心学做菜。
心里还有个念头不知你们有没有:这是我遇到的特例,还是说新车合格证这块的卡点很多人都体验过?要不车企能不能想想别的应急方案?比如说提前把合格证打印出来,再加上一些智能审批?技术上不是不行,只是看合规这条线多条硬杠杠,敢动谁亏。
算下来,4天没车用,按来算,打车费都要超过几百了(虽然我没打车,体感花了不少精神费),试想同价位合资车,可能都开着去上班了。
这事让我想起维修工小李,他有句话我记得清清楚楚:买个新车,最怕的不是车坏,是拿不到车。他那口吻带着自嘲和无奈,感觉不是一句空话。
顺便问问,你们买车遇到过这种被纸面手续卡死的情况没?或者当时怎麽解决的?
不多说了,我得去店里看看我的展览品了,再不出来,估计得拍个聚集灰尘的照片发朋友圈了。明天是不是能开车回家?谁说了算,不是我。至少,乖乖等着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