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车是要成精了吗?” 郑州的李女士,最近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人在囧途”,只不过这次“囧途”的主角是她的爱车。 李女士新车配备了高科技——代客泊车功能。
本想炫技一把,结果却变成了“车库历险记”。只见爱车在空旷的地下车库里,左拐右转,就是不停进车位,急得李女士在后面一路狂追,高跟鞋都快跑掉了。 苏州的王女士也遭遇了类似情况。
她的视频画面稳得一批,估计是用了啥高科技防抖设备,但再稳的画面也掩盖不住那份“人在囧途”的无奈。 自家车仿佛有了独立的灵魂,在车库里“自由飞翔”,就是不肯“回家”。 这年头,智能驾驶是越来越火,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让人捏一把汗。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一段视频,一对夫妻竟然在高速公路上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后,双双跑到后排看电影,这心也太大了吧?真当自己是在开无人驾驶出租车了? 智能驾驶,到底是解放双手,还是放飞风险? 不得不说,科技这玩意儿,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 就像这“代客泊车”,本意是解决停车难题,结果却变成了“车找人”的闹剧。
记得有一次,朋友聚会,一位哥们儿非要展示他新买的“自动寻路”无人机。 结果无人机起飞后,直接冲向了邻居家的晾衣架,把人家刚洗的内裤给卷走了。
当时场面那个尴尬啊,简直是社死现场! 其实,智能驾驶的问题并非个例。
现在很多科技产品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比如,智能音箱经常半夜突然“鬼叫”,智能扫地机器人则会在家里“迷路”,甚至把宠物粪便拖得到处都是…… 这些看似智能的产品,实际上还不够“聪明”,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但话说回来,科技发展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确保安全。 国家对于智能驾驶的发展那是相当重视,各种规划和技术规范陆续出台,目标就是让智能驾驶技术更成熟、更安全。
但是,政策再完善,技术再先进,也代替不了驾驶员的责任心。 话说回来,为啥这些车企都热衷于开发智能驾驶功能呢? 一位在车企工作的朋友偷偷告诉我,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毕竟现在消费者都喜欢“黑科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毕竟,谁家的车要是没点“智能”功能,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问题是,有些车企为了追求“智能”,恨不得把所有功能都堆上去,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问题。
就像有些App,恨不得把所有权限都拿到手,结果用户隐私泄露成了家常便饭。 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只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说,智能驾驶的发展,不能只追求“快”,更要追求“稳”。要确保安全可靠,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咱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个安全省心。
如果智能驾驶技术不靠谱,那还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开车呢。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智能汽车的研讨会,一位专家在会上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智能驾驶的最终目标,不是取代驾驶员,而是辅助驾驶员,让驾驶更安全、更舒适。”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智能驾驶不应该成为“甩手掌柜”的理由,更不应该成为“玩命”的工具。 它应该是我们安全出行的助手,而不是安全隐患的制造者。
智能驾驶这玩意儿,用好了是神器,用不好就是“神经”。 咱们在使用这些高科技的同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迷信。 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话说回来,您对现在市面上这些智能驾驶功能怎么看?您觉得它们是“真香”还是“鸡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