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每天早上,我都能感觉到空气中多了一点不一样的味道,可能是春末夏初的气息,也可能是行业内部新车推出的轻微波动。有个细节我自己比较敏感——昨天早上在公司入口,刚刚一辆新车开过,我抬头看了一眼车标,心里暗想:这车咋那么像智己LS6增程版?拆开细节,确实不假。
我记得上次售价信息出来时,有人跟我吐槽:20万出头,能指望什么续航?再好也没用。这是从普通消费者口中听来的话。反正我自己开过几次,油耗大概在5.3L/100km(估算,样本少),每次算下来油钱比之前油车省不少。尤其是想到这车有个纯电+增程的组合,确实能大幅缓解续航焦虑。你遇过纯电车零电量慌的嘛?我有个朋友,出门半小时就变得特别紧张。
其实我之前挺怀疑增程模式,心想:光靠油发动机续航,还是油老虎样?但事情证明,智己这款LS6用心设计的第四代增程系统,让我改变了观感。那天我特意数了一下,纯电续航450出头(估),快充15分钟能补300公里(体感),续航能覆盖大部分日常需求。不像之前有些车还要等半天充电,沾沾自喜地说快速快充,实际上就是骗人的。说到快充,我还会想:这算行业的标配,还是个机会点?我记得,有个配备自带快充桩的品牌,标榜自己免去了充电桩的烦。
猜测一下,这车的核心技术其实在于能量管理系统的智能调度。它可以平衡纯电和增程状态,像切换灯色一样,从城市短途到长途,随时调节。就是——他们所谓的无缝切换,我觉得这也是行业技术水平的共同点:用户不用管太多,只要不用焦虑,似乎技术就达到了自然状态。
谈到操控,我得说:我把车开到一个狭窄路段,那后轮转向系统真的让人刮目相看。转向角度能达到15度,感觉就像看电影时的特效,可以在很窄的街巷里打转。比起之前试驾的几款同价电动车,LS6明显操控更灵活,还带了个四轮独立悬架。试过弯道,偏向那种欧系开法,稳扎稳打,没有俗气的电动车突突感。
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可能说得有点大——其实你要说操控比燃油车差?也不至于。主要还是看设计用心在哪儿。比如后轮转向系统,其实用个0.8秒变道反应,我觉得算是个体验升级点。我有个小疑问:这技术推广到多数车型会不会复杂得过头?毕竟,很多消费者的感官反应还停留在软趴趴的按钮上。
空间也别忽略。这个车虽然搭载66kWh电池,但底盘为了CTC底盘一体化技术,地板比传统降低了30mm,乘坐体验顺畅得多。坐在后排,我实际上觉得比想象中宽敞。膝盖还有两半拳的空间,坐着挺舒服。你问我:那实际乘坐体验,咋样?我觉得可以跟价格相匹配。车宽1988mm,轴距国际大厂都不多见,在这个级别算亮点。
说到豪华感,内饰也提升不少。31英寸的AR-HUD配上15.6英寸中控屏,简直像个科技展厅。特别是零重力座椅模式,有点像坐在移动的太空舱里。试过之后,我心想:要不是怕耽误时间,真想就一坐到底。车里的空间,除了技术指标外,更多像是生活场景的重构。
智能化方面,最让我惊喜的是,他们已经实现全国高速NOA(自动驾驶辅助)能力。你会发现:接管率竟然那么高,环境识别——施工锥桶误识别率98%,让我暗暗佩服技术人员的细节把控。那会儿我心想:这种智能驾驶,不就像个老司机陪你爬坡、转弯,省心又安全。
你们觉得二十万级的新能源车,最核心的battle点是什么?我自己觉得,除了续航,操控和智能,品质感也很重要。这个价格,能不能做到燃油车一样耐用,可能还要时间验证。
我还记得有位修理工跟我说过:这个车底盘硬,转向精准,经得起日常折腾。挺朴实的话。其实我自己也想过:这类新技术要真正普及,价格一定要合理。否则,即使技术再牛,普通人也买不起。
。话说回来,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会不会我们所有车都像智己LS6一样,把能源、智能、空间、驾驶全部打包,到最后真正实现全场景无短板?还是说,这只是个幻觉?告诉我,你心里这个终极理想车长啥样?真得能。。。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