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车市有个大新闻你肯定没错过! 日系车在新能源赛道突然发力,丰田铂智3X和日产N7这两款车8月销量直接封神——铂智3X单月交付7324辆,环比四连涨创下新高;日产N7更猛,交付量直接破万,刷新了自己的销量纪录。 要知道就在去年,日系电动车在华还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如今这两款车却逆势而上,它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今天咱就从潜在车主的角度,好好聊聊这两款车的门道。
先看丰田铂智3X的外观,第一次在4S店见到实车时我就眼前一亮。 它的前脸用了封闭式格栅设计,分体式大灯组特别吸睛,上方贯穿式灯带由240颗LED灯珠组成,能玩出7组动态灯语。 记得销售演示"欢迎模式"时,灯带从中心向两侧缓缓点亮,晚上看真有种迎宾的仪式感;而"送别模式"又会依次熄灭,细节处透着精致。 车身侧面线条流畅,微微上扬的腰线让整车看起来很精神,双色设计搭配隐藏式门把手,风阻系数低至0.27cd,这对续航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车尾的贯穿式尾灯用黑色灯罩包裹,中间做了暗处理,两侧红色LED光源晚上点亮后辨识度超高,开在路上回头率绝对不低。
坐进车内,铂智3X的内饰彻底打破了我对日系车的固有印象。 14.6英寸的悬浮中控屏和8.8英寸液晶仪表连在一起,显示清晰操作也流畅,就像在车里放了个大平板。 中控台和门板用了大量软质材料包裹,摸上去手感细腻,再加上金属饰条点缀,完全不像这个价位该有的质感。 前排座椅支持电动调节,高配车型还有通风和加热功能,夏天开车再也不会后背冒汗了。 后排空间更是惊喜,轴距比威兰达长了75mm,我1米8的身高坐进去,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两拳距离,座垫长度足够支撑大腿,长途乘坐也不会累。 车内收纳空间设计得很贴心,方向盘左侧有专门的螺口可以装磁吸手机支架,中央扶手箱前后都有开口,前排后排拿东西都方便。
动力方面,铂智3X提供三种续航版本——430km、520km和610km,日常上下班代步选430km版本就够了,周末想跑趟周边自驾游,610km版本也能让人心里踏实。 我试驾的是高配版,电机最大功率165kW,0-50km/h加速只要3.7秒,红绿灯起步时轻轻踩下电门,推背感瞬间就来,超车时也特别从容。 电池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支持30分钟快充(30% - 80%),中午吃饭的功夫就能补不少电。 最让我放心的是它的安全性能,电池通过了严苛的90°侧柱碰撞测试,还用1500MPa高强度钢做了防护框架,官方说8年或30万公里后还能保持80%容量,这点比很多新势力品牌靠谱多了。
再看日产N7,作为一款中大型纯电轿车,它的尺寸比天籁还大一圈,光看车身就透着大气。 外观设计走简约路线,前脸大灯组造型犀利,点亮后像两道锐利的目光;车身侧面线条从车头一直延伸到车尾,显得特别修长;车尾的贯穿式尾灯和铂智3X呼应,但线条更圆润一些,整体风格偏家用稳重。 坐进驾驶座,日产的"大沙发"名不虚传,座椅宽大厚实,包裹性很好,据说用了什么零重力技术,开长途车也不容易累。 后排空间同样宽敞,三个成年人并排坐也不觉得挤,地板是纯平设计,中间乘客放脚很方便。
N7的起售价11.99万,比天籁便宜了近6万块,这个定价确实让人动心。 它的入门版续航就有540km,我特意查了下数据,6月份它以6189辆的销量登顶合资纯电销量榜,环比增长高达104%,能卖这么好不是没道理的。 试驾时感觉它的动力输出很线性,踩多少有多少,不会像有些电动车那样窜得让人不舒服。 底盘调校偏向舒适,过减速带时颠簸感过滤得很好,这很符合家用车的定位。 高速行驶时车内噪音控制得不错,风噪胎噪都不明显,聊聊天听听音乐完全不受影响。
智能化方面这两款车都有惊喜。 铂智3X搭载了Momenta 5.0高阶智驾系统,有29个传感器包括126线激光雷达,实际体验中它的自动泊车特别好用,侧方停车、拐弯位泊车都能轻松搞定,对新手司机太友好了。 遇到施工路段时,系统能提前识别并减速,过路口时还会留意旁边的电动车,安全感满满。 日产N7虽然没公布具体传感器数量,但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高速上很好用,跟车距离控制得很自然,车道保持也很稳定,长途开车能省不少力。
不得不说,日系车这次是真的放下了身段。 铂智3X起售价10.98万,N7起售价11.99万,这样的价格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要知道就在去年,日系电动车在华销量还在下滑,而现在这两款车靠高性价比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更重要的是它们保留了日系车的优势——比如丰田的电池安全性、日产的舒适性,再加上本土化的设计和配置,确实击中了消费者的需求。
从实际使用场景来看,如果你主要在城市通勤,铂智3X的灵活操控和够用的续航很合适;如果经常需要全家出行,N7的大空间和舒适座椅会更贴心。 而且这两个品牌在国内耕耘了几十年,售后服务网络成熟,就算以后换车,配件供应也有保障,这点比很多新品牌让人放心。
不过话说回来,这两款车的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日系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站稳脚跟了? 它们的智能化配置虽然有进步,但和头部国产车型比还有差距。 降价策略确实有效,但长期来看还需要靠技术创新才能持续立足。 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日系新能源车能打动你吗? 如果是你选车,会考虑这两款车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