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站在4S店门口,手里攥着那张6.46万的购车合同,心里直犯嘀咕。
这价格搁三年前,连辆二手轩逸都买不着,现在居然能提新车?
销售小张递过钥匙时笑得见牙不见眼:"王哥,这价绝对值,您开十年都亏不了!"
这场景正在全国各地的日产4S店反复上演。2024年刚过半,轩逸已经卖出31万辆,平均每个月2.6万辆的销量让同行眼红。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同款车还得8万起步。现在这个跳水价,让不少准备买电动车的人都刹住了脚。
李师傅的修车铺开在汽配城十年,经手的轩逸少说上百台。他边拧螺丝边念叨:"这车就跟老黄牛似的,光吃草不挑食,92号汽油灌进去就能跑。"他修过最老的一台轩逸已经跑了28万公里,发动机愣是没大修过。不过提起动力,老师傅撇撇嘴:"超车得提前三天打报告,急脾气的人开这车能憋出内伤。"
走进车厢,扑面而来的塑料感让人想起九十年代的面包车。低配版中控台光秃秃的,就剩个收音机按钮。但坐垫倒是厚实,日产祖传的"大沙发"名不虚传。身高一米八五的小刘坐进后排,膝盖离前排还有两拳距离,这空间在同价位里确实能打。不过高速上跑到110码,风噪大得像是窗户没关严,打电话得扯着嗓子喊。
二手车商老周最近收轩逸收到手软:"这车保值率现在跟过山车似的,去年还能卖5万,今年直接掉到3万。"他翻着账本直摇头,"新能源车一来,这些老家伙都不吃香了。"不过也有例外,上个月有个网约车司机一口气从他这提走三台,说是专门跑城郊线路,"省油耐造"四个字说得斩钉截铁。
汽车论坛上关于轩逸的讨论炸开了锅。网友"风驰电掣"晒出油耗记录:5.8升/百公里,配文"加油站都快把我会员卡收回了"。下面跟帖的画风却两极分化,有人羡慕这经济性,也有人吐槽:"开这车就像骑自行车,超个车得把油门踩进油箱里。"更年轻的用户直接甩出国产混动车的配置单,中控大屏、语音控制、L2辅助驾驶,每一项都把轩逸按在地上摩擦。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张教授在行业论坛上算过一笔账:按每年跑2万公里算,轩逸比同尺寸电动车五年能省下1.2万油电差价。但这个账本没算智能体验的落差,也没算国产车三年免息的政策优惠。就像他说的:"现在年轻人买车,省油只是及格线,智能配置才是加分项。"
广东的网约车司机陈师傅有发言权。他的轩逸已经跑了36万公里,除了换轮胎和机油,连灯泡都没坏过。"这车就跟老伙计似的,虽然动作慢点,但从不掉链子。"不过最近他也在琢磨换车,"乘客总抱怨没有USB接口,空调不够猛,再这么下去评分要保不住了。"
4S店的销售们心里明镜似的。来看轩逸的客户分两种:一种是预算卡死的务实派,另一种是被降价吸引的围观群众。销售经理小林透露:"十个询价的里,最后下单的也就两三个,其他都转头去看国产新能源了。"他们现在主推的是五年质保和免费保养,就指着老客户的口碑带新客。
汽车媒体的试驾报告写得实在:"6万块要啥自行车?"这句话成了经典评语。但试驾编辑私下都说,开过国产混动车再开轩逸,就像从智能手机换回小灵通,那种落差感骗不了人。有个细节很有意思:轩逸的车主手册里还在教怎么调收音机频率,而竞品车型已经在教语音控制空调了。
老王最后还是把车开回了家。小区保安围着新车转了三圈:"这价能买新车?不会是事故车吧?"晚上他坐在车里研究功能,发现连个蓝牙都没有。但摸着真皮方向盘,想起销售说的"开十年都亏不了",又觉得这钱花得值。只是女儿坐进车里第一句话就问:"爸,这车能语音控制吗?"老王张了张嘴,突然答不上来。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轩逸就像个老实巴交的工科男,不会说漂亮话,但干活靠谱。问题是现在的小姑娘,有几个还吃这套?
全部评论 (0)